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山西大同乳娘村成孤儿寄养传奇标本(图)
2007年11月27日 11:09:1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11月15日,张妈妈像往常一样带着小贵去村里的儿童活动中心进行康复训练。这个活动中心是村里惟一的活动中心。 小贵今年4岁,在1岁时被断定为患有脑瘫、身体发展迟缓。为了让小贵接近正常儿童的状态,张妈妈每天都带着小贵来中心二层的康复训练室进行康复训练。 “今天的训练主要是穿珠子、解扣和握勺。”张妈妈说。 小贵坐在一个厚厚的垫子上,身边摆着一些红红绿绿的积木玩具,有圆形的、条形的。张妈妈吩咐小贵将身边的积木拿到,然后将其组合。 “这些玩具是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的事物制作的,你看,将圆形的和条形的进行合体,这就是穿珠子训练。小贵的握力和辨别能力不强,必须通过这些继母辅助训练。”儿童活动中心的训练师丁老师说。 小贵首先用左手拿起一个体积较小的圆形积木,然后用右手拿另外一个条形积木,可能是这个积木体积较大,小贵拿了两次都没有握在手里。这时小贵显得有些急躁,直接用手将积木拨过来。张妈妈发现了小贵的急躁,耐心地教小贵重新拾起积木。张妈妈说:“小贵有时候还无法灵活拿起重的东西,他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只能反复地教他,他就会慢慢记住了。” 第一个圆形积木顺利地套在条形积木上了,慢慢地第二个也套上了。在十五钟内,小贵共套上了3个积木。这时,小贵开心地笑出声来。张妈妈鼓励他说:“小贵,真棒!小贵,真棒!”这样的训练,每次小贵要反复做5次。 每天,像小贵一样在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有40个孩子。丁老师说:“场地有限,不能一次让村里的所有脑瘫孩子来这训练,我们将孩子们进行分组,从中挑选一名家长当组长,每次轮到哪个组的时候,就直接通知组长。” “小贵这孩子的进步还是很快的,每天训练两三个小时,这5次并不是都能顺利完成的。有时孩子可能烦躁、甚至今天做完,明天就忘记怎么做。这就需要我们反复地训练,有时候我们要求家长带孩子回家后,也要进行类似的训练。”丁老师说。 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中心制定了具体的康复训练计划表。小贵的康复训练计划表是今年3月份制定的,该表要求:训练右上肢和右下肢肌力,通过推墙和抓握取物等方式进行训练;具体训练右手抓物和取物能力,让右手进行握勺、取物、抓筷子方式等进行训练;进行认知训练,学习1到10的数字,和简单的“大、小、多少”等汉字。 “这些事情必须要有家长的协助,因此在训练孩子的同时,我们还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双管齐下,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丁老师说。 2007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大同市社会福利院开展“富邦发展迟缓儿童疗育基金项目,旨在促进发展迟缓儿童医疗、康复工作专业化发展。为发展迟缓儿童提供及时治疗和有效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发展迟缓儿童回归主流。 据了解,目前,经过有效的训练,原来无法站立的儿童,通过训练已经可以依靠助行器行走;原来肌力较差的儿童也有所缓解,手臂和腿部的功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原来无法自己吃饭的孩子现在也可以在寄养家长的扶助下完成用餐;原来无语言表达能力的儿童,通过语言表达训练已开始咿呀学语;个别认知较差的儿童,通过训练已对事物有一定理解,对图画等事物的辨别能力也有所提高…… 大同市社会福利院院长靳保利说:“目前,经过有效的训练,集中训练的40名发展迟缓儿童总显效率达到85%,其中有5名发展迟缓儿童通过康复训练已被国内外家庭收养。 “在福利院的孤儿,只要是正常的,或者是身体已经恢复接近正常人状态的,都被人领养走了。现在我们剩下的大都是残弱儿童。”靳保利道出了现在福利院的现状。 现在福利院送到乳娘村来寄养的儿童,90%以上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在全村260个孩子中,像小贵这样患有脑瘫的儿童有180多名,接近70%。 自福利院建立至今,大同福利院共寄养了8000多名孤儿。靳保利说:“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抓教育,我们一直坚持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方针。多年来,我们在孤儿的教育上占到了福利院总支出的一半以上,有很多孩子考上了大学,我们还培养出了福利院第一个研究生。” “但是近年,我们将工作重点转向康复。”靳保利说:“现在残弱儿童占到的比率是院里最高的。” 靳保利解释其中的原因:“现在很多认养家庭都慕名来到福利院认养孩子。年龄较小的正常孩子是认养人数最多的。在少儿阶段,他们就被认走,往往能生活在更好的家庭中,他们的教育已不用我们操心。”“有时候患病程度不重的孩子也都被人领走,所以现在留在院里的孩子很多都是残弱情况较重的。因此我们现在将重心放到儿童康复上。” 靳保利说:“现在我们的要求没有别的,只希望这些孩子将来能康复到生活自理,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福利院就是他们的家,福利院会照顾他们一辈子。” 英国和香港家庭寄养模式 在中国,家庭寄养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新中国成立伊始,像山西大同乳娘村那样的寄养模式就已经存在了。 家庭寄养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普遍,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就有关于寄养儿童权利的条目(如第20条第三款和第40条第四款)。1990年8月29日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英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也是最早开展家庭寄养的国家之一,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都有丰富的经验。香港的家庭寄养有3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的大发展也是在最近几年。 英国模式 在英国,儿童照料模式主要分为院舍照料和家庭寄养两种。家庭寄养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现已成为英国儿童照料的主要形式。目前主要有3种机构进行寄养服务提供,地方政府提供寄养服务的机构、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寄养服务机构和志愿组织提供的寄养服务。 政府在寄养服务中,既制定政策,提供资金,又直接提供部分寄养服务。每个地方政府都有一个接待和评估机构。这个机构的任务是将需要政府照料的儿童评估分类。通过评估,这个机构决定儿童进入哪种照料方式,并转介到寄养服务提供的机构中。政府同时通过标准来评估寄养服务机构工作质量的好坏。 非政府组织利用自身的资源,从政府获取资金,投入到寄养服务中。与政府直接提供的寄养机构一样,他们接受政府对寄养服务质量的监督。 其服务类型有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分为短期寄养、紧急寄养和长期寄养。第二种分为亲戚朋友寄养和非亲戚朋友寄养。 在寄养程序上,有严格的要求。主要有寄养家庭的招募、培训、评估,寄养儿童的评估、配对、寄养安置、寄养后服务,以及离开寄养家庭等环节。但在每个环节,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 由于英国有体系完整的社会工作专业,因此,在寄养服务中,社会工作专业是提供服务的基本要求。每户寄养家庭都能得到2名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的支持,其中1名是专门针对儿童的社工,另一名则是针对家庭提供支持的社工。 《英国寄养服务国家最低寄养标准》第二条中是关于家庭寄养服务的技能方面的规定,规定指出:进行寄养服务或管理的从业人员都必须掌握儿童照料和寄养的专业知识并拥有社会工作者的资格证书,保证寄养服务的有效执行。第三条中规定,寄养服务的从业人员必须保障寄养儿童的权益和提高他们的福利。其他的条款则规定了寄养服务中如何进行寄养家庭招募、培训和评估、配对,在寄养过程中预防虐待和忽视,以及儿童健康、教育和成人准备等内容。 香港模式 在香港,政府在儿童照料中只是负责提供资金、制定政策和服务标准、进行统筹和考核评估,具体的服务是由非政府组织提供的。目前,儿童照料有3种模式,院舍照料、儿童之家(8名孩子与1对夫妇住在一起)和家庭寄养。接受政府照料的儿童总计有1781名(截至2003年7月),其中有659名儿童在寄养家庭,占37%,其余的在院舍或儿童之家接受照料(上述数据由香港社会福利署家庭寄养服务课提供)。这些儿童绝大部分都有亲生父母,残疾的也较少,他们是由于父母照顾不足、被虐等原因被政府提供照料。 1972年,非政府服务机构首次在香港开展家庭寄养服务,1982年,该照料模式正式被政府纳入工作范围。近年,家庭寄养发展很快,被香港政府认为是3种儿童照料模式中最好的一种模式进行推介。而从经济角度看,家庭寄养也被认为是最节约的模式。 现在香港的寄养服务都是短期家庭寄养服务,一般不超过5年。可以分为一般寄养服务、紧急寄养服务和日间寄养服务三种。 一般寄养服务:寄养儿童在寄养家庭居住的时间较长,一般为期半年或以上。 紧急寄养服务:服务对象是那些因种种突发家庭事故而得不到家人适当照顾的儿童,寄养期以不超过六个星期为限。 日间寄养服务:是为了一些因家庭变故或因父母需外出工作,而在日间缺乏适当照顾的儿童,提供日间家庭照顾,直至其家庭情况有所改善,或有其他家庭适当的照料安排。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白晓 威文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