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中国用高标准推进沿淮灾后重建保证灾民安然越冬
2007年11月28日 15:39:0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华网合肥11月28日电(记者蔡敏、杨玉华)小雪节气刚过,安徽省沿淮地区连续大雾大风,天气阴冷湿寒。不过,在今夏洪水中房子全倒的韦景文老汉并不担心这突然“转冷”的天气:已经建好的三间新瓦房让他和老伴不必再睡没门的临时草房。 在临泉县韦寨镇韦周村,记者看到,74岁的韦老汉家三间红色的砖瓦房正中是堂屋,两边各一间厢房。房子的门窗都已装好,屋内堆着粮食,还有崭新的棉被棉衣。水泥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 韦老汉说:“盖这三间房子一共花去一万多元,但是今年政策好,我得了8400元的建房补贴,一半钱是国家给出的。” 韦周村党支部书记韦久华介绍说,在今年夏天的强降雨中,村里有21户农民的房屋全部倒塌,韦景文就是其中一户。 灾情发生后,村里按照上级政府的要求,核查灾情并积极组织倒房重建。根据最高补助两间的原则,补贴标准分别是低保户每间补5880元,相对贫困户每间补4200元,一般倒房户每间补1500元,没儿没女的五保户则全部由国家出资建好一房一厨。 “这种补贴标准是历年来最高的,是2003年洪水后建房补助的四到五倍。”长年工作在沿淮地区的韦久华说。 正是因为高额补贴及时到位,目前他们村所有的倒房重建已经完成,绝大部分已经搬进新居。 在另一个受灾严重的颍上县,三十里铺乡洪单村在灾后集中建起了敬老院,三排新建的砖瓦房,外墙已经刷成米黄色,白色的塑钢门窗也已安装齐备。 除了建房补助创下近年来最高值之外,中国政府还在今年启用的沿淮行蓄洪区最高限兑现补偿。 颍上县王岗镇周楼村村民陈守华家里的5.52亩土地今年全部被淹,根据每亩农作物685元补偿的政策,他可以得到3700多元的补偿金。这笔钱甚至已经超过了他种粮的收益。 入冬前后,中国沿淮数万名干部还展开拉网式排查,了解粮食及衣被的保障情况,送新粮、新棉衣被到户,使每一位灾民安然过冬。 阜阳地区是今年安徽淮河洪水中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该市从11月19日至21日,发动全市万名干部用三天时间,对五保户、低保户、一般户三种类型的缺粮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同时全市派出63个督查组到各县市区进行抽查,确保核查准确。 从11月下旬起,安徽各地还掀起给灾区“送温暖、献爱心”的捐赠活动。眼下,各地捐赠的救灾物资正源源不断送到灾民手中。当地政府官员承诺,保证受灾群众每人每天能有1斤口粮。 今夏淮河流域遭遇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安徽省先后启用了蒙洼等9个蓄滞洪区,淹没耕地50多万亩,另外安徽省还对3个蓄滞洪区下达了转移命令,后因汛情变化,没有实施行洪。12个蓄滞洪区共转移人口12万多人。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