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12月8日电(记者刘兵刘恺)为使丝绸之路上古老的军事报警设施烽燧和石窟延缓“衰老”,中国将投资1600余万元保护克孜尔尕哈烽燧与附近的克孜尔尕哈石窟。
据新疆重点文物保护项目领导小组介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克孜尔尕哈烽燧和石窟将获得1613万余元的保护资金,具体项目包括在烽燧遗址建立工作站,安装环境检测系统,对石窟进行壁画修复、岩体加锚、防风固沙以及新建专门的展示区和游客游览区等。
克孜尔尕哈是古突厥语,意为“红色的哨卡”。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城西北12公里处,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烽燧为连体双塔造型夯土建筑,上有瞭望楼。千百年来,克孜尔尕哈烽燧屡遭人为破坏和风沙侵蚀,目前残高为13.5米,并正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风蚀。
建于公元5世纪的克孜尔尕哈石窟距克孜尔尕哈烽燧仅1公里远,二者同在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克孜尔尕哈石窟是著名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代久远,石窟受地震、崖体结构不稳定等破坏,各洞窟有不同程度的残损。
2005年总投资4.2亿元的丝绸之路(新疆段)文物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克孜尔尕哈烽燧被列为重点抢救保护对象。2006年,丝绸之路文物保护工程投入300余万元对阿克苏地区的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佛寺遗址等5处文物古迹进行规划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