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上海滩人事一年大变局
2007年12月13日 11:19:5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上海面临的挑战日益显见 CFP/图
从2006年9月24日陈良宇被立案检查到今年10月27日俞正声入沪履新,13个月内,包括韩正、习近平、俞正声在内,上海前后有四人担任“一把手”,绝无仅有。这一年,上海是如何度过的? 岁末上海滩 俞正声,上海新领导人,这座城市13个月里的第四位“一把手”,入沪第一站,与他的前任习近平一样,选择参观一大、二大会址,那里是中共诞生地。 之后,俞正声旋即开始了密集的调研。尽管报道寥寥,但“俞氏风格”已震动上海官场——下去调研不为肯定成绩,只为寻找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1月10日,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评论《为“提问式调研”称好》,称:领导干部如何带着问题去调研,而不是图形式、走过场,对调查研究能否取得实效至关重要。 一官员回忆俞正声不久前的浦东调研,“直入主题的尖锐提问,令当场接待官员无法招架”。被广为传播的细节还包括,俞出行弃用市委一号牌专车,喜欢坐副驾驶位置,不用警车开道,不喜前呼后拥。 多日前市委书记突然造访工商联时,“一共就三个人,轻车简从,不走任何程序。”上海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季晓东回忆。 岁末,社保案余波仍在延续。国庆期间,浦东新区副区长康慧军被曝拥有24处高档房产;11月,上海文广集团副总裁康燕接受调查,据称与申能集团副总经理王维功案有涉。 11月30日,曾经的上海“首富”周正毅一审获刑16年,而其律师表示继续上诉,周本人则认为自己无罪。 在沪全国政协常委邓伟志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该查的案子还将继续查处,反腐没有终点。 这个岁末,另一新闻是,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实际举措竞相出台,江浙沪三地高层会商国际论坛。这一早于2005年即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试点的举措,一度“雷声大,雨点小”,终在习近平任内实质性重启,现在则由俞正声急速推进。 上海在变,甚至社科院安静的大院内,繁忙的气息也隐约可察,“我们承担长三角信息中心的网络建设工作,上面要求快,快,快!”一位工作人员说。 人事调整 坐落在上海康平路的市委大院,与陕西南路上的马勒别墅,一度是上海最具政治意义的地标。人事调整成为这里最撩人的主题。 2006年9月24日,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被立案检查,前后十余位市管干部相继下台。 领导层的调整接踵而至,市长韩正迅即接任代理书记一职,原副市长杨晓渡调任统战部部长;原统战部部长沈红光调任组织部部长,原政府秘书长杨定华填补副市长空缺,原组织部部长姜斯宪调往海南,原市委副书记王安顺调任北京。 半年后,习近平被任命为上海市委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亲自主持交接,并称“中央对上海这段时间的工作是满意的,对韩正同志这段时间的工作是肯定的。” 被寄予厚望的习近平在上海只工作了七个月零四天,但他任内主持召开的上海九届党代会,顺利完成了中央对上海领导层的最终布局。 四位新常委出现,其中包括两位出生于1960年代的年轻官员。值得注意的还有,新一届上海市委委员,由55名扩大至83名,上海市19个区县的书记和区县长第一次同时入选。 市委扩容力度之大,被视为“有意识加强上海市委的集体领导”。 局势得到进一步稳定,到了6月,著名证券公司申银万国,在其投资风险报告里称,“社保风波已定,习近平的到来宣布上海即将步入正轨。” 2007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文章,《“更加大气、更多和气、更添锐气喜听上海新涛声”》,总结并肯定上海自社保案后的系列工作。 国庆期间,总书记胡锦涛赴上海出席特奥会,并走访上海各地。 上海市委一官员回忆说,“终于有了云开放晴的感觉”。一个月后,习近平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湖北前省委书记俞正声入沪履新,成为13个月里,上海的第四位“一把手”。 “这是上海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事调整密度,”在沪工作的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称,“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安排。” 上海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季晓东则连用不寻常、不平凡、不容易归纳过去的一年。 来源:红网 作者:朱红军 编辑:吕卫星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