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发改委:物价上涨可能持续 油价调整需综合考虑
2007年12月13日 16:41: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007年12月13日15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介绍当前价格形势及稳定市场供应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政策措施。图为曹长庆回答主持人提问。中国政府网张泳摄 新华网消息:今年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上升较快,引起广泛关注。为帮助网民客观分析当前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原因和特点,全面了解政府稳定市场供应、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的政策措施,2007年12月13日15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介绍当前价格形势及稳定市场供应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政策措施。 当前价格上涨结构性明显政府调控措施取得成效 曹长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为什么说是结构性上涨:首先,从价格指数看,今年1-11月份,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中,上涨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在1-11月价格总水平上升4.6%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4个百分点,占涨价因素的87%。其中仅猪肉价格上涨就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1.4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4.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0.6个百分点。其余六大类商品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升降相抵,对价格总水平基本没有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价格上涨结构性特征非常明显。 其次,从市场实际情况看,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总体上说,我国粮食、生猪、玉米等这些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所以引发了价格的上涨。比如现在南方部分省区稻谷收购价已经比最低收购价高1毛钱,而东北部分地区稻谷价格却跌至最低收购价水平;又比如前段时间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下跌,而广东等省玉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涨了两、三分钱;小麦供求总量是平衡的,但西北部分省份由于小麦减产,目前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粮食品种结构、区域结构供求不平衡,这也会对价格水平变动产生较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关注市场整体情况,也要关注结构性的变化。 第三,从调控效果看,准确判断价格形势是政府有针对性地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的基础。针对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并带动整个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具体情况,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加强市场调节和监管工作;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和大中专院校学生生活;完善猪肉储备体系;改进生猪等畜禽产品生产消费统计工作等。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目前生猪生产正在逐渐恢复。根据全国物价系统农产品成本调查队调查,11月底,生猪存栏和母猪存栏分别比10月底上升2.2%和8.5%,生猪生产滑坡的情况已经初步得到扭转。这将对稳定后期猪肉价格水平发挥重要作用。调控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我们对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 价格总水平涨幅较高的状况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综合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分析,现在价格总水平涨幅较高的这种状况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从具体品种来看,比如这轮价格上涨最显著的特征,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共同特征就是以食品为主,而食品价格主要取决于农产品价格。农产品的生产,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具有周期性。我们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说明某一方面的农产品供应出现短缺或者供求不平衡,这就要增加供给,增加供给就要扩大种植面积,从而增加供给量。如果人努力、天帮忙,一个年头就可能缓解;如果天不帮忙,发生灾情,供给不足持续的时间还会长一些。生猪生产周期一般为三年,从留养母猪、生出仔猪再到长成育肥猪需要16-17个月。所以农产品的短期内供给难以大量增加。 从需求方面看,食品需求是刚性的,不会因为价格上涨就少吃或者不吃,那是做不到的。猪肉上涨一个时期不吃可以,但是长期不吃猪肉也是不可能的。同样,价格下跌的时候也不可能多吃。所以在刚性需求的情况下,要使食品达到新的均衡价格还需要一个过程。 2007年12月13日15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介绍当前价格形势及稳定市场供应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政策措施。图为曹长庆谈论抑制猪肉价格上涨。中国政府网张泳摄 政府高度重视价格上涨对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的影响 价格的上涨无疑要增加消费的成本,如果要正确评估价格上涨对消费者的影响我想有三个问题要把握:第一,要看价格上涨的幅度;第二,要看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第三,要看收入的增长和价格上涨的结构。要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全面的结论。 首先,从整体上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价格涨幅,居民生活总体上是有所改善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加1548元,增幅为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加558元,增幅为2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也就是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均明显高于同期物价涨幅。 其次,从结构上看,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这轮价格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而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食品支出在低收入群体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明显高于高收入者,也就是说,收入低的所占的比重大,收入高的所占比重低。 第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价格上涨对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的影响问题,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归纳起来有六个方面: 一是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2008年继续提高,提高幅度要明显高于前3年每人每月80元的平均水平,执行时间由原定明年7月1日提前到1月1日。 二是对低保对象在今年8月份和10月份已经两次增发临时补贴。国务院要求以此为基础,根据价格总水平上涨情况适当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并有所改善。 三是对未纳入低保范围、但实际生活水平比较困难的城乡居民,要采取临时性的补贴措施进行救助,使他们的生活有保障。 四是各地要根据物价上涨幅度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提高情况,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保险金标准。特别是要研究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完善企业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五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公益性行业的补贴政策。继续做好清理拖欠职工和农民工工资工作,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加住房供给,稳定住房价格。 六是切实落实国务院对大中专院校学生食堂的补贴政策,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及时增加补贴资金,稳定大中专院校食堂饭菜价格。 价格水平上涨是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传导,是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高涨。近四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近两倍,今年每桶上涨了近40美元。一方面直接推动消费价格上涨,另一方面造成部分玉米转化为燃料乙醇,一部分大豆转化为生物柴油,从而推动粮食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大幅度上涨。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2006年上涨85%,今年又比上年上涨7%。11月份大豆期货价格同比上涨57%。 二是粮食减产。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等小麦主产国因干旱连续两年减产,目前全球小麦库存降到20多年来最低点。11月份,国际市场小麦期货价格同比上涨62%。近几天涨势进一步加剧,12月7日比11月31日上涨了16%左右。 三是美元贬值。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大部分用美元标价。2005年以来,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大幅度贬值,比如对欧元贬值了20%左右,导致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粮食、大豆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此外,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又带来了国际海运费的大幅度提高。比如,现在从巴西运往我国的大豆海运费每吨上涨到120美元以上,去年这个时候不到60美元,也就是说同比上涨一倍多,影响大豆进口成本每吨约增加500元。所以这就是最近食用植物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原因。 从国内市场看,有四种因素拉动了价格的上涨:一是成本推动。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粮食、大豆等基础性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了我国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生产成本。 二是需求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9%,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3.2、3.4和2.4个百分点。 三是供给减少。受粮价上涨、周期性波动和疫情的综合影响,生猪生产下降,供应偏紧,致使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暴涨,带动其他副食品价格上涨。大豆和油菜籽减产,价格上涨,影响食用植物油价格上升。 四是农产品存在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不平衡问题。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大体上就是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 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增加成品油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油价问题是大家非常关切的问题,今年11月1日成品油价格每吨提高了500块钱。调价后,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的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炼油企业的亏损额度也有所减少,这对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加市场供应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实际上我们的调价幅度赶不上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幅度。所以从长远来看,要保持市场的供应还是要理顺价格,也就是说要使生产者、经营者都有利可图,这样才能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改善市场的供应。 在目前情况下,为了增加成品油的生产,保障市场的供应,国务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包括采取财税、价格支持政策来促进油品的生产。比如对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委托地方炼厂加工和收购的地方炼厂成品油,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由双方协商定价,调动地方炼厂加工成品油的积极性。对增供的进口成品油,国家给予增值税先征后返,以减少进口成品油在国内销售的亏损等。 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落实,部分地区成品油供应偏紧的局面将得到有效缓解。至于近期是否调整成品油价格,我想这个事情既要结合国际市场油价变化,考虑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同时还要考虑兼顾下游行业和居民实际承受能力,要考虑油价调整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统筹兼顾,积极地推进理顺成品油价格的工作。 明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有利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对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非常有利的。 具体分析:一是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明年宏观调控的两个首要任务之一。国家决定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这些措施都有利于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二是商品供给充裕。我国粮食连续四年丰收,预计今年产量超过1万亿斤。小麦、稻谷、玉米等重要农产品国内供需基本平衡,库存是充裕的,可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比如我们针对近期部分地区小麦、玉米价格上涨情况,加大政府储备市场投放力度的措施,目前价格已经开始回落趋稳。 三是国家财力充裕。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今年1-10月份财政收入同比增收约1万亿元,目前的外汇储备超过1.4万亿美元。少数商品,比如食用植物油这些商品国内供应不足,但是它可以通过进口调剂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而也可以保障国内市场供应。 四是经过这些年市场经济的实践,从中央到地方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宏观调控的手段、方式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工作经验也日益丰富。这些都有利于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所以,防止价格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是可能的。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瞿云微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