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迎接李连玉的场面。
前段时间诞生了一段逸闻:江苏省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参加完十七大返回邳州之时,受到当地群众“人山人海”、“热烈隆重”、“场面几乎失控”的夹道欢迎。此新闻传出,李连玉沾了2007年最流行的词语之一“史上最牛”的光,被称为“史上最牛书记”。
是不是“最牛”,关键看一点,民众的狂热欢迎属于自发,还是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组织鼓动。一个多月过去,弥漫在邳州上空的烟雾逐渐散开,终于有传媒来呈现李连玉的真实面目。如果《郑州晚报》(12月11日)的深度报道具有足够可信度的话,那么李连玉在邳州的政治肖像可以总结如下:亲民、平民化施政,曾亲自下地挥镰帮村民抢收小麦;敢想敢为,有能力,有远见,任职以内,邳州经济增长速度为苏北第一;铁腕执政,譬如,“李连玉对下级官员要求十分严格,要求他们一天工作16个小时;他还力排众议,要求官员向社会公布自己的手机号”,还有,“好大喜功,搞面子工程”……
这个有实力、有魅力,却不乏争议的地方官员,很容易让人想起他的同僚,同样从苏北发迹的江苏宿迁原市委书记仇和。比较起来,仇和的做法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修公路,他强扣公务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让犯有小偷小摸行为的人在电视上面“沉重的忏悔”;推行三分之一干部离岗招商、三分之一干部轮岗创业;强行推进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变卖幼儿园和医院。当政八年,仇和毁誉参半,一面是酷吏,一面是政治新星;一面怨声载道,一面政绩飞扬。就在此起彼伏的争议声中,仇和于2006年年初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
这是否算是对仇和式执政方式——被舆论界形容为“铁腕执政”、“个性施政”——的官方肯定?而在民间和公共舆论界,这种施政方式受到的欢迎程度要远高于批评和拒绝的程度,如《南方周末》就屡次为此类政治人物高唱赞歌。为什么会如此?在我看来,一方面源自当前流行的实用主义政治学,不管黑猫白猫,能出政绩就是好猫;另一方面,则是铁腕执政的同时所表现的亲民姿态,如报道里的李连玉,要知道,亲民到一定境界,不但能抵消铁腕的负面影响,乃至能增加铁腕的伟力,铁腕者不再为民所惧,而能为民所亲。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点,改革的破冰之旅一直召唤铁腕者角色的出现:打破陈规,雷厉风行,勇往直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铁腕人物确实能够推动社会变革。我们在看到铁腕推进改革、出政绩的同时,也需要关注铁腕执政所带来的弊端。比如,铁腕是否撞破了法律的底线?为了政绩,是否可以舍弃法治的权威?不可忘记法律的要义,就是为约束权力者的手脚,宪政就是让合法性高于国王的权杖。
铁腕执政还有其运行语境。仇和一度被舆论界热捧如潮,如今却“湮没无闻”——进入高一级的政治情境,他必须收束起自己的个性。换言之,个体化的铁腕只能行一时,难以行一世,它终究敌不过规则,无论明的(如法律),还是潜的。
我已经开始使用“个体化”这样的修辞。说到底,铁腕执政往往是孤立的,而无法转化为普遍化的法治。有评论家将仇和譬喻为“肩负着使命、满怀着道义的孤独侠客”,嫉恶如仇,要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他的意图值得赞赏,方法却有待商榷,因为现代政治留给行侠仗义的空间越来越逼仄,侠客们抡不开刀剑,不但伤人,而且伤己。尽管暂时而言,仇和式的铁腕者并不孤独,李连玉的受欢迎便是例证。但从长远来看,这将是一条步入绝地的苦旅,政治铁腕者的背影将被民主政治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