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2月17日电(记者 孙丽萍)韩国 文学评论家柳中夏17日在“中韩文学论坛”上呼吁,中、韩、日三国的文艺创作者应该一起来挖掘东亚文化资源,形成紧密联系的文化消费市场。
柳中夏指出,过去劲吹东亚的“韩流”,是被影视界和演艺界所主宰的。眼下已经到了将韩流深化为“三国流”的时候:韩国的读者阅读中国的作品,日本作家的小说被韩国评论家评论,中国读者对韩国的作品给予反馈。
事实上,无论是在中国、韩国还是日本,读者对于历史和文学作品的欣赏趣味、情绪反应,都有很多相同之处,这本身就是形成“三国流”的情感基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东亚最畅销的文学书之一,仅在韩国就销售了1000万册以上。
柳中夏指出,相信10年至15年后,这股“三国流”有望潮涌东亚,产生大量的小说、电视剧、电影、动画和游戏。
然而,在此次中韩文学论坛上暴露出的“文学陌生感”,却显示出两国在文学翻译出版上的交流,远远落后于影视、游戏和时尚产业。
韩国小说家殷熙耕表示,在韩国只能读到韩文版的余华、苏童的小说,“想必不能反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全部面貌”。
中国著名作家王安忆认为,可能是因为两国在地理、文化上非常接近,“对彼此的文学反而降低了好奇心”。对此,她呼吁中韩文学交流要从基础工作开始,赶快搭建“文学翻译”的鹊桥。
“中韩文学论坛——从汉江到长江,从长江到汉江”于12月12日至17日在京、沪两地举办。此次访华的韩国作家代表团一行共23人,是当今韩国文坛最为重要和活跃的一批作家、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