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第四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什么是武汉
2007年12月18日 07:20:4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湖北:九城市合力打造武汉城市圈 中国在中部布局新的改革试验区 为 中部崛起 打造新引擎 长株潭城市群 武汉城市圈 解析中部两大城市圈 在今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代省长李鸿忠表示,刚刚获批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思路初步敲定,将重点在7个方面努力实现率先突破。 这7个方面具体包括:建立统筹区域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探索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探索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体制机制,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探索建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城市圈土地资源管理的体制,探索节约和集约用地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等。 湖北将进一步充实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专门的常设工作机构,统一领导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试点工作。武汉市及城市圈其他8个城市也将组建专门的工作结构。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是个普遍的要求,而且东部及沿海地区似乎更有条件做改革试验区,为什么最后放在了湖北?成为改革试验区会不会使湖北的发展速度减慢?李鸿忠就此回答,沿海和东部地区已经走了一条从粗放到集约、先发展再治理的路。而中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的初、中级阶段,能源、资源丰富,“一步到位”地率先走向“两型社会”发展之路更有意义。两型社会的复杂性、挑战性需要有人走在前面,成为种子田。种子培育好后,才能大面积播种。这也是湖北必然要走的道路,在此过程中也许从数字上看比不上东部原来的发展速度,但发展的质量更高,是正向发展。 曾经在全国两会上感叹“武汉在哪里?”的武汉市长李宪生认为,武汉1+8城市圈不是“扶贫”,也不是做大武汉,更不是松散的“各干各”,而是在遵循市场规则、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他表示,具体实施方案尚未出台,但改革的总体框架已得到国家原则认同,具体实施工作将从2008年具体工作中一项一项地开始。(记者甘丽华)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记者16日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李鸿忠公布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七方面重点 在17日举行的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政府公布了下一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工作重点。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鸿忠说,武汉城市圈要从观念更新入手,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试验,率先突破,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