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老人状况调查报告发表:空巢家庭比例显著增加养老和医保制度亟须完善

80岁的老人还得下地干活,老伴倚门翘望来源:人民日报
国务院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17日发表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从1.26亿增长到1.4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3%。近年来,儿女不在老人身边和老年人愿意单独居住的家庭比例显著增加。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本公指出,我国数量剧增且规模巨大的老年群体,最首要最直接的需求就是养和医的基本保障。然而全社会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亟须作出妥善的制度安排。
本次调查表明,从2000年到2006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从1.26亿增长到1.4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3%,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达3.2%,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城市独居老年人占49.7%,农村亦达38.3%。农村老年人收入低,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常感孤独的老年人,在城市为18%,农村为30.9%。
据负责此次调查的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主任张恺悌研究员介绍,从2000年至2006年,城乡老年人在养老保障的选择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把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养老意愿首选的比例,城市由23.4%升至50.3%,农村由5.1%升至11.8%。而优先选择依靠子女养老的比例有大幅度下降,城市由52.3%降至18.4%,农村由80.8%降至64.6%。这不仅反映出传统的养老观念正在改变,而且更表达出老年人对社会养老保障的期望。
李本公说,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制度建设方面,仍存在五大空白:一是城市无工作居民的养老问题,二是城市无工作居民的医疗问题,三是农村还没有养老制度安排,四是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五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发展和完善遗属保险、护理保险、以房养老等新的保证措施,使城乡老年人都能做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记者叶紫)
今天,我们该怎么养老?

12月11日,西藏江孜县福利院的老人们在晒太阳时一起玩游戏。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 摄
人口老龄化,21世纪人类发展的普遍趋势和重大挑战。在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10。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到1万美元,而我国目前人均GDP刚过2000美元。养老保障负担加重、社会服务需求猛增,农村有“留守老人”、城市有“空巢老人”……作为拥有老年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我们既面临共同课题,又应对特殊难题。
“养老金不公平”现象必须改革
劳动保障部、财政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从2008年1月1日起,为2007年12月31日前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12月15日《人民日报》)。
对于全国40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而言,提高养老金水平是政府对此前“养老金连涨三年”承诺的如期兑现。然而,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政府善举,仍然不足以消除长期为社会所诟病的“养老金不公平”现象。2000年到2005年6年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年均增长13.07%和11.48%,而同期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年均增长仅有6.92%。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待遇上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反而越来越大。
海外华人掀起回中国养老热
发改委:养老金标准元旦起提高 人均月增80元
什么年龄才算"老年人" 什么样的老年人能享受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