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令人吃惊的数字:在135天的征集日子里,平均每小时收到8件应征作品;总计26655件“海量”作品,远远超过以往国内外大型活动数百件的征集规模……
而在这组数字背后,是几乎不可思议的工作量:135天,50多名工作人员兵分八路,在国内50多个城市以及邻近的日本、韩国留下足迹,累计走访、接洽了1500多家设计公司、800多家广告公司、1000多家动漫类公司和200多所专业院校,直接接触各类人员8万人次,建立起了国内最专业、最详实的设计人员资料库。此外,还在海内外50余家专业网站和近40所高校的网络论坛上开展征集和互动问答……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吉祥物‘海宝’就是这样诞生的。她凝聚着全中国的热情、全世界的关注。”上海世博局副局长胡劲军说。
借“征吉”普及世博
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域文化的象征,吉祥物是举办大型活动的东道主隆重推出、着力经营的主打标志物。从近几十年奥运会、足球世界杯、世博会等国际超大型活动的举办模式看,东道主一般采取委托专业机构或定向招募的方式征集吉祥物,数百件的应征量已算“丰收”。
但上海世博会组织者没有遵循这一惯例,而是走了一条“全民参与”的特色之路。征集办公室负责人刘军解释:这一方面是因为只有征集到足够多的作品,才有可能诞生恰当代表中国文化传统和时代风貌的优秀吉祥物设计;更重要的是,世博会在中国还属“新生事物”,在全国范围“征吉”,无疑可以拉起一条沟通、联系的纽带,向13亿中国人宣传世博理念、普及世博知识,进一步发动全国人民关心和参与上海世博会。
据统计,从今年1月17日上海世博局成立吉祥物征集办公室,正式向全球发出邀请,到5月31日征集截止,中国内地绝大多数省区市都参加了这一大规模征集活动。从应征作品地域分布看,来自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应征作品数量大约分别占总数的53%、36%和11%。除世博会承办地上海外,吉林、河南、陕西、山东和江苏5省的应征作品都超过千件,分列第二至第六位,而浙江、北京、天津、辽宁和湖北5省市的应征作品也都超过500件。
从应征者的人员构成和年龄看,既有学生、干部、运动员、护士、设计师、公司职员、画家、作家、教师和演员,也有几岁的幼儿园小朋友和年过八旬的退休老人。10岁以下小作者的作品数量约占总数的7%;10-30岁的作者是创作主力,作品约占总数的63%;31-40岁以及40岁以上作者的作品分别占总数的19%和11%。应征作品作者的男女比例约为56:44。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征集,可以说是国内历次盛会同类工作中组织面最广、发动人群最多的一次宣传推广,显示出中国政府对举办世博会的高度重视。这次活动凝聚的人气和人心,让世博会在中国拥有了更为雄厚的受众基础。”刘军说。
据了解,虽然吉祥物征集是“万里挑一”,但并不意味着只有一个“胜利者”、未入选的作品从此深锁库中。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和广大应征机构及作者有一个共同愿望,就是将其中的佼佼者制成墙砖、地砖或者其他艺术作品,直接用于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或在其中进行陈列,成为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美术设计工作者情系世博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