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李毅中:语气严厉仅占8%左右
2007年12月20日 07:38:5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李毅中印象 有人说李毅中是中国最累的高官,国家安监总局发言人黄毅说:“是最累之一吧。” 奔波劳累、拍桌子、痛骂、训斥……这是公众眼中李毅中局长的形象。“不过,你们看到的只是李局长的一面。”黄毅说。 今年,国务院安委会开展隐患排查“回头看”和“补课”工作。《工人日报》记者王冬梅跟随李毅中一路走过,她对李毅中的印象归纳为两个数字:92%的理性,8%的感性。 “李毅中理性与感性兼备,他讲话语气平和时占92%左右,语气严厉时占8%左右。很多时候,他更像个学者。”王冬梅说,大家平时从媒体中看到和感受到的李毅中都是言辞激烈的,那不过是媒体报道所选择,而对于他平和的一面不易展现。其实他每到一处,都会先讲当地所做出的成绩,然后再平和地介绍问题,只是可能在说问题的时候会冒出可称为“火花”的言行举止。 “媒体把李毅中的感性的一面放大了。”王冬梅说,但官员身上的这种感性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媒体就应该鼓励官员们都保有自己感性的一面———这对于媒体和公众非常有吸引力。 但即便这“8%”,让有些人也难以接受。 11月20日,李毅中在黑龙江七台河市检查。他质疑几个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说法:“隐患排查为零?哪个地方政府敢说?哪个企业敢说?哪个地方说没有隐患,哪个老板吹牛没有隐患,他就是最大的隐患。”他特地到七台河东风煤矿检查,这个煤矿两年前的一场矿难致171人遇难,而10余名责任人仍未受处理。“我是国务院调查组组长,我有权来问这个事情。请省里问一问:检察院和法院怎么回事情?两年了还不判,怎么回事?这个应该向社会作交代。” 不过,他更多是表现出一种平和,让更多的人备感温暖。 12月8日,李毅中和山西省代省长孟学农到洪洞和临汾医院看望“12·5”矿难中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矿工。在医院,李毅中看到了该矿“四川队”中第一个上来的矿工、21岁的苏德富,得知苏德富当时在井下位于二号层的入口处,就在风机的旁边时,李毅中告诉他,“四川队”所有的人都成功升井,苏德富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不仅是对矿工,对合法的矿主,李局长同样是非常有感情的,他会循循善诱,帮助他们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甚至还会帮助矿主核算他们整合后的赢利情况。”黄毅对早报记者说,“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平和的。” 专家看法 必须扭转安全文化 安全事故频发让国人印象深刻。不过,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导傅贵等专家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近年呈下降趋势。 “自2000年以来,除了2002年是一个高峰外,其余年份的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都呈下降趋势,不过总量仍较高。”傅贵说,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很多因素,每次都可以归结到人,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国人在安全文化和安全认识上的不足。我国有安全工程学科也不过20多年,有了这个学科才开始研究安全文化。因此,不管是企业主还是工人,他们的安全知识比较匮乏,缺乏对日常管理和事故之间关系重要性的认识。 “事故三角形原理是这样的:在发生事故之前,疏忽或者不重视会引发小事故,小事故不重视进而引发大事故。” 傅贵说,如果矿主能够意识到生命比钱更重要并且形成这样的安全文化,那么他就应该在设备和员工培训上加大投入。工人无法做出选择,但企业主可以。目前安全文化形势扭转逐步在加强,从进入中国矿业大学学习安全工程的学生越来越多就可以看出,现在越来越重视安全。但安全文化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傅贵也认为,在安全文化还未完全形成的时候,需大力加强法制建设。法治离不开联合执法机制,建立和完善行政部门与法院、检察、公安等司法机关的联合执法机制,建立事故责任追究沟通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 关键词 安全 精彩语录 “不是煤矿消灭事故,就是事故消灭煤矿。”———7月12日河南调研 “企业有500亿有什么了不起?管不了你啦?!”———8月19日山东魏桥集团铝水伤人事故 “哪个地方说没有隐患,哪个老板吹牛没有隐患,他就是最大的隐患。”———11月20日黑龙江七台河检查 “什么六证齐全,是五毒俱全!”———山西洪洞“12·5”矿难 来源:
东方早报
作者:
吴玉蓉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