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仔细琢磨,中国央行显然为今年最后一次加息费了一番思忖。
二十日,央行一方面按原来步调调升一年期存款率二十七个基点;另一方面,大幅调升三个月及六个月定期存款利率。加息本意是收紧流动性,却又鼓励百姓“短期”存款,此举目的有二:在回收居民存款进入银行的同时,使大家有短期可支取的余钱应对益发明显的物价上涨,不失为“远近有度”。
在中国居民的存款习惯里,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一直不是主流,民众习惯于将应急存款保持活期状态,富余资金则选择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为此,央行下决心降低活期存款利率,以便“引导居民等各类经济主体更多地存放短期定期存款”。
专家指出,引导活期存款转为短期定期存款,可从一个侧面促使银行“惜贷”,亦有助收紧流动性。
一直以来,大量存在的低息活期存款为国内银行提供了充沛资金。由于活期存款成本低廉,无形中降低了银行贷款成本,增加了“存贷差”。如今央行将活期存款“赶入”定期存款,并调高相应短期定存利率,无疑加大了银行贷出资金的成本,使得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从收益角度会进行更为谨慎的评估。
流动性过剩和物价上涨,这紧紧相扣的两环如今已成为中国央行难解心结。“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将是明年货币政策的主要方向。
尽管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日益频密,二00七年内十调存款准备金率、六调利率,但毕竟独臂难支。明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已经拉开大幕,而中国也在寻求货币政策之外的其他途径。相信不久之后,财政政策等手段在国内宏观调控中将发挥更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