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观察中国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2007中国经济在高增速中呈现热效应

  陈丰所管理的博时精选股票基金总量有270亿,在公司里排名第4,最大的基金总量是350亿。这个带领270亿资产在股市冲锋陷阵一年的人,在他的同事眼中丝毫没有出奇之处,而且平时不太说话。秘书想了半天,说:“大家一起活动的时候,陈丰是猜谜语最快的那个人。”

  一切都和想象不同。

  作为中国最大的基金公司,博时基金管理公司位于深圳招商银行大厦的办公室看外表很是气派,可是基金经理们的办公桌非常局促,和任何一家公司的普通白领办公环境没什么两样。

  陈丰的办公桌上贴着索罗斯的黑白照片,还有一张黑白的孩子的脸,都是从报纸上草草裁剪下来的。他笑着说:是前面人留下的,不是他裁剪的。

  陈丰在他老家的同学眼中,生活是很乏味的。老家的同学们大多拥有自己的小企业,三天两头聚会,一桌饭菜没有低于2000元的。他这种每天和人讨论经济变化的生活,在他们看来没什么吸引力。

  陈丰属于问一句答一句的类型,在他看来,自己这270亿元投资到全国30万亿元的资本市场中,“就像海洋里的一滴水,没什么骄傲的”。

  他是浙江台州人,有浙江人典型的聪明、温和的面容,只有慢慢交谈,才能发现,2007年对基金经理影响深远。每个人经历了复杂的外部变化,和更为微妙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3月,疯狂扩展的基金总量

  陈丰的部门同事李权胜在2007年初就开始体会“基金不用主动去卖”的优越感,这种感觉和以往年份的情况截然不同,“以往订会场去鼓动普通人认购基金,一个偌大的会场可能只来20多人”。

  而今年开始,订800人的会场,来的有2000多人,拥挤着,满脸都是渴望。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开设有类似“基金课堂”这样的讲座,在全国各地举行,一年有1000多场次,目的就在于给普通投资者普及基金常识。陈丰还记得几年前去湖南销售和做讲座的场景:“整整一个月,就卖掉了800万基金。”还有人跑到他们的柜台前一本正经地问:为什么卖基金不去超市?

  想起那时,陈丰大笑:“他们大概把基金当成鸡精了。”今年到各地去做讲座,来听讲座的庞大人群令他震惊。在北京做讲座时,很多听众是初次接触到基金的老人,他们抱着孙子来到会场,问陈丰一些最初级的问题:什么是基金?1块钱和3块钱的基金哪个好?最关心的是自己如果购买基金,能翻几番。也有成熟的“基民”,他们告诉陈丰,自己买陈丰所管理的基金已经有几年历史,仍然一直持有着,“我很惊喜,对他们说谢谢”。

  陈丰总的宗旨是,讲清楚基金也是一项投资,而投资必定有风险。但是2007年,中国人已经主动完成了投资启蒙,基金总量在突飞猛进地扩大,博时精选股票型基金从几十亿元跃进成为几百亿元的大基金。

  与此同时,基金的代销机构也转变了风格,李权胜还记得,以往到各地去销售基金,出门前都要做好预算,请代销机构吃饭要多少钱,媒体宣传费用要多少钱,“今天完全颠倒过来”。代销的各家银行主动找上门来,“今年的销售太好了,他们可以挣不少的钱”。

  陈丰觉得,2006年中国人的投资热情已经被鼓动起来,今年是持续增长年。他所有的高中同学,“一个不漏”,全部给他打过电话,询问应该往什么方向投资。

  而随着陈丰所管理的基金总量的扩大,“视野也不一样了”。尤其在和境外的基金公司做接触的过程中,感觉尤其明显。前两年接触到台湾地区基金公司的老总,说自己的公司管理1000亿元的基金总量,“那时候我们都觉得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数字”。可是内地旺盛的投资热情,使今年的博时基金总量已经是2500多亿元了。陈丰的基金在它们公司总量中排名第4,就有270多亿元。

  前些天有个美国人到中国来,说他有笔钱准备投资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开始大家还很有兴趣,几个基金经理一起去,对他宣传各自基金的特点。讲了半天才知道,那美国人总共只有1亿美元的投资,其中只有2%准备投放到中国市场。大家面面相觑”。在今天中国的基金经理眼中,几千万元投资数额确实太小,“以往去加拿大的基金公司考察,那里管理上百亿元的基金经理只有几个,现在我们公司管理上百亿元的基金经理不比他们少”。

  2007年4月,他所管理的基金总量来了一波涨潮,5月30日股票指数暴跌后,小市值股票的地面使基金申购再度升温,9月份开始,部分大盘蓝筹股的走强使得基金申购短期内持续升温,11月份,不得不停售了一段他所管理的博时精选股票基金,“防止盲目升温”。陈丰始终觉得,要对市场上那些抱着孙子来听基金讲座的人负责,“告诉他们这是有风险的,你必须有抵抗风险的能力才能加入到基金人群中”。

  4月,“唐建事件”与外界的诱惑

  4月中旬,上海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唐建建“老鼠仓”的事情被媒体报道,陈丰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唐建会做这么没有脑筋的事情。”全国只有200多名基金经理,都是一个圈子的,所以有点风吹草动,消息传得很快。更何况唐建是他多年前在申银万国的同事。

  尽管作为公司行为,陈丰不能去议论别的基金公司,但是作为曾经的同事,他还是可惜。“那时候就觉得他有点夸张,我们那时候刚工作,唐建就办了一张要交几千元年费的卡。”而所谓建“老鼠仓”,在陈丰这样成熟的基金经理看来,既没有职业操守,又很愚笨,属于得不偿失的行为。“建老鼠仓一定要联合外面的私募基金,否则总量不大,每次也就赚个几万元。”而唐建联络外面的私募基金胆子很大,常常是周六叫上一批人去酒吧,甚至有几次用公司电话打给外面,“要知道,正规的基金公司监管严密,所有电话全部有录音”。

  陈丰回家和妻子讨论这件事,唐建是湖南人,陈丰的妻子也是湖南人,妻子听了发表评论:“简直是丢湖南人的脸。”

  像唐建这样私下的偷偷摸摸对陈丰毫无诱惑力,但是,上半年股票市场的旺盛态势,也确实使陈丰周围的一些朋友,尤其是私募基金经理发了财,“有可能那私募基金只有10亿元,但是以上半年的股票市场看,赚上1亿元不是问题”。那些私募基金经理到手就有几千万元,相当于陈丰他们年收入的几十倍。

  这种诱惑力还是很大,上半年,陈丰经常听见从前的朋友从大基金公司出去做私募的消息,但对他而言,这种诱惑力最终不敌他在大基金公司工作的成就感。管理博时精选股票这样的大基金,总量大,股票配置充分,而最关键的是:确定股票和基金配置时,你面对的是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几百名经济学的精英,“私募基金没有这样的平台”。

  陈丰要选择某个股票前,首先要和这行业的分析师了解情况,“全是中国最好的分析师,我再根据他的分析做出自己判断”。然后和高盛这样一流的国际机构的专家进行讨论,购买他们的分析报告,自己的研究员也拿出各种观点,最后还要去打算购买的那家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考察,“所以,我们在决定购买某股票前,很可能已经和中国最优秀的关心这股票的几百名学者讨论过了,完全不能和市场上那些股神比较”。在他看来,即使是所谓“股神”,个人的分析系统也抵不过基金经理这样庞大而专业的队伍,“他们最多是有点内部消息”。

  这点也是做私募基金经理所无法达到的。“到底平台小多了。”陈丰觉得,在大基金公司做基金经理,“关键是,你可以和好的学者不断做研究做分析,把中国的经济问题弄清楚”。他喜欢这种研究的感觉。

  李权胜发现,今年5月30日股票市场大跌后,不少谨慎的私募基金经理开始空仓,甚至下半年一直处于空仓状态,上班时间很有可能是坐在那里打牌,“比我们的状态悠闲多了”。可是,这样的悠闲状态是陈丰所拒绝的,他说:“长此下去,完全会被抛弃出优秀的基金经理队伍,我不愿意做这样的选择。”

  另外,做私募基金经理风险更高,陈丰的朋友去做私募基金经理,把客户的钱赔了,碰巧这客户又和私募经理是好朋友关系,“朋友好几天都不能睡觉,想来想去,拿自己的钱赔偿给了客户”。那种压力,也不是陈丰愿意承受的。

  境外的基金公司也在国内扩展,但那也不是陈丰愿意去的地方。海外基金公司在全球投资,面对世界金融市场,所以分工更细致,“他们那里有分析全球市场投放的,也有分析某个国家政治经济情况的”。肯定视野更开阔,但是另一方面,分工专业化,也使各个岗位的人只能知道自己那块的情况,没有通盘考虑。而中国的基金公司起步不长,所以基金经理要做更多的事情,“我喜欢这种统领全盘的感觉”。

  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后,陈丰就到基金公司做研究员,专门分析各种股票。当时,他分析的成果不一定会被基金经理采用。“那时候就想做基金经理,做了基金经理才有决定权。”2003年,他如愿以偿成为博时精选股票的基金经理,所以更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

  8月,资本市场上的“罗生门”

  尽管每决定购买一只股票时都要面对众多的学者专家,而且前期已经做好详尽的分析报告,但是陈丰还是很重视“临门一脚”,就是购买前去上市企业实地考察。前些年的上市企业监管还不严密,他去甘肃考察某淀粉生产的上市公司,看见企业规模宏大的机器全部不开工,当地管理者告诉他那是休息日。回来才知道当地根本就没开工生产,而且陆续把机器卖了。“所以现在去实地考察,不仅和高管了解情况,还要去下面亲自看看。”

  为了买一个煤炭生产企业的股票,陈丰自己去矿井下考察。分析师所提供的数据表明,该矿能扩大生产,满足近年对煤炭的需求,“我自己去开采面观察,发现短期内扩大生产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回来就否定了最初的分析报告”。

  今年8月,为了购买一家造船公司的股票,陈丰去外高桥的造船厂考察,“到了那里才发现,中国的造船工业已经很发达了,从前总以为还是靠船坞数量决定造船速度,后来发现是我自己的观念落后,现在已经可以在陆地上组装,到船坞只是最后安装”。因为受了现场观感的振奋,做出买股票的决定的时候,陈丰很愉快。

  也有上市公司的高管为了自己利益而故意欺骗基金经理,陈丰就碰见过,“第一次调研后了解的情况,第二次开发调研后发现完全对不起来”。这样的上市公司打了一次交道后,不会再打交道,“现在同行业上市企业越来越多,所以很容易把各家情况进行综合比较。不像以前没办法”。现在,陈丰常常约见的上市公司的高管就有20多个,“像我重点投资的公司的高管,几乎两个月就要见一次面”。

  尽管每天都和各路人等讨论不停,但是陈丰还是觉得,资本市场上的很多东西都像“罗生门”,各人有各人的描绘方式,没人能轻易做出判断。最高明的研究员也有犯错误的时刻,“用机械的理论去探讨市场,永远会有偏差。而且江湖之上,能人多着呢”。

  印象最深的是去一家四川的上市公司考察,坐在台下的董事长穿着普通,而且胡子拉碴,“要是在哪个硬卧车厢里看见,肯定觉得他是一老工人”。结果台上的总经理一个问题回答得不好,“我看见那董事长眼睛里光线一闪,上台后精辟地发表了一通言论,在座的个个心悦诚服。”这就看得出水平的高低,“真是人不可貌相”。

  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数变化,许多变化不是靠经济理论和分析就能解释的。他家乡有家点焊条厂,虽然是个小厂,但是很早就加入了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按照经济分析家的观点,随着钢材涨价,这种企业肯定面临亏损。可是它的效益还是不断翻番。”陈丰回老家的时候,忍不住去考察了这家不是上市企业的工厂,“老总告诉我,钢材涨价对他们没影响,钢材涨价他们涨价更厉害,可是去广交会上一次,照样有10多个外商跟着回浙江来购买他们的产品。”而这样的情形,“用理论框架怎么都解释不了”。

  所以,陈丰日常教育自己的就是不能有偏见,作为一个有60多种股票配置的庞大基金,“对各种行业都不能有偏见”。从前他对石化行业有偏见,“总觉得它的股票长不起来。可是后来我的研究员用事实教育了我,某个石化企业的股票短期内就涨价1元多”。每个人都对自己所分析的行业,自己所研究的股票有个结论,“我现在面对专家的时候,要求他们不要给我结论,要给我框架,我看解释框架是否合理”。

  讨论黄金行业时,有个分析师对他说,黄金行业的某家上市企业的股票肯定会长,“因为另外两家已经长起来了。我就很生气,对他说,你怎么逻辑这么简单?另外两家的高股价莫非就是合理的?”这分析师平时和他关系很好,他也没留面子。哪怕得出相同的结论,陈丰也要求分析师和研究员们拿出合理的解释系统,在他看来,这才是做研究的基本态度。

  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将基金经理们分成“价值组”,“成长组”和“综合组”,各人根据自己对股票市场的判断加入不同的组别。所谓成长组就是特别看好一些行业,哪怕是股票价格很高也敢于买进的,而价值组则基本购买股价较低的股票,投资更谨慎。以陈丰对中国经济的这种乐观,当然是价值组的成员。“做久了发现,成长组的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是乐观的。”陈丰开了个玩笑。

  11月,压力

  作为股票型基金的经理,陈丰每天面对变化多端的股票市场,“不可能哪天不关心”。今年在俄罗斯旅游的时候,股市开盘他还在那里赶不回来,“在那里用手机上网,一点不敢遗漏”。股市的波动随时会影响到自己基金的收益,他们公司还好,有的基金公司实行对基金经理的季度考核,每次排名末尾的几个基金经理会调整他们管理的基金。“本来管几百亿的,转成管理几十亿的,最后有可能转成管理几个亿的。”甚至最后走人。

  基金经理睡不好觉是最正常的,“因为时刻处于收益多少的焦虑中”。陈丰被他的同事们评说为“最没有压力的”,“他做出买进卖出的决断特别快,有种他特有的利索劲”。

  可是,今年11月,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相继出台时,陈丰还是感觉压力巨大。“政策刚出台你就必须拿出自己的判断,而且这判断必须在几天之内形成”。今年11月,从紧货币政策,第二套房的贷款政策相继出台,“第一天出台,第二天你就要拿出基本判断”。陈丰平时喜欢的是在电脑上下棋,特别能排解压力,“那时候再怎么下棋也没有用处了”。只能和一个个的行业的分析师沟通,例如房贷政策出台时,“先和上市公司的地产高管连夜沟通,马上又找银行信贷部门的人,看看情况变化”。晚上完全没时间休息。

  大方向判断拿出后,还要看这几天的变化,做基金经理的基本功就是要面对一切变化。“你的解释框架刚刚形成,而且貌似很完美的解释框架,很可能一个小变化让你得推倒重来。”所以很劳累——“你就得不断调整自己的解释框架。”为此,陈丰特别喜欢看历史书,理由极其特别,“那里面的事情是没有变化的”。

  可是他并不向往安静的世界,“我看过一本书分析人的喜好,有的喜欢钱,有的喜欢名声,有人喜欢做研究,我就是一个喜欢做研究的人,要是能把中国的经济分析清楚了,把自己不懂的东西弄懂了,有自己基本的分析框架,就会有特别的成就感”。

  这种不断的研究癖好,让陈丰今年所掌管的270亿元基金表现不错,肯定能进今年中国基金总排名的前10位。“收入还没到手,没有想象那么高,也就100多万元。”陈丰坚决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白领,每年几十万元的房屋贷款还没还完。同事中唯一有个奢侈小爱好的人酷爱潜水,“相比之下,我的爱好大多是不怎么花钱的那种”。为了这些,家乡的同学们总是嘲笑他,“他们可能确实觉得,没有名车,没有豪宅的生活没什么趣味”。不过,最近他们拿陈丰和一个当公务员的同学进行比较,觉得那个同学的生活更没意思,“现在他们已经转方向去嘲笑他了”。-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南方周末年末专题:2007中国经济的十个为什么
·《瞭望》周刊:中国经济已近繁荣周期顶部
·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火车头”?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称明年CPI涨幅可达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