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出水 真容5至10年后揭开(图)
2007年12月23日 07:34:2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昨日,排水三小时后,"南海Ⅰ号"11时32分成功整体出水。
仅用不到1个半小时;密裹古船的沉箱比一个篮球场还大。 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海Ⅰ号”在被发现整20年之后,终于昨天重见天日。 昨日上午9点半左右,记者在“华天龙”号船上看到,“华天龙”的巨臂已牢牢抓住装载“南海Ⅰ号”的沉箱,沉箱浮出水面2米左右,其上覆盖着淤泥,并未能看到船体。据现场工程师介绍,阳江现场风力4-5级,涌浪不超过1米,天气良好,“这种好天气在冬季是很难得的。老天爷也在帮忙!” 10点一刻,轮笛轰鸣,鞭炮震天,持续达1分多钟,现场所有船员对海三拜。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一声令下,“华天龙”正式开始起浮作业。 令现场所有观者惊讶的是,5分钟后,重达3400吨的沉箱便浮出水面约3米,上浮了近1米,实乃“神速”。不过由于起浮过程极其平稳,记者于船上并未感觉沉箱有任何晃动。 10∶34白色浮箱刻度显示还差4.5米,“重任1601”半潜驳船四个白色浮箱以及沉箱的四周正源源不断往外排水,海浪拍打着沉箱…… 11∶08白色浮箱刻度显示还差不到1米,潜驳船的甲板已隐约可见。现场专家欣喜不已称,沉箱即将整体出水。 11∶13沉箱底托梁露出水面,专家宣布沉箱已经基本出水,就等着“重任1601”潜驳船浮出水面。交通部救助打捞局局长宋家慧感慨万千,“松了半口气了!” 11∶28潜驳船起浮基本完毕。沉箱底托梁、枕木、底梁编号都清晰可见。记者现场看到潜驳船上还有些许海水涌动,而已经出水的沉箱明显往中部下凹,专家对此解释说,“有点水在船上是正常情况,潜驳船载了重货后都会这样,而沉箱往中部凹是重力作用所致,也属正常。” 11∶32 “南海Ⅰ号”成功完整出水,前后仅用了不到1个半小时。 据专家介绍和记者观察,露出水面的“南海Ⅰ号”棕色沉箱长35.7米,宽14.4米,高7米,比一个篮球场还要大。沉箱表面有很多海水和泥沙,沉箱底部清晰可见36根底梁。 古船安保 欲见古船真容?再过五至十年! 专家称迁入“水晶宫”后仍将“浸泡”海水中保养 昨天“南海Ⅰ号”出水过程中,唯一叫人遗憾的,是未能看到古船的真容。古船由始至终被密实地“包裹”在沉箱里。一位现场潜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每次进入沉箱,脚下碰到的全部都是泥沙。 为什么不打开沉箱?据广东考古研究所水下研究室主任、“南海Ⅰ号”主要考古人员魏俊解释:由于古船长期沉浸在海水里,已有了一个适应的环境,当被打捞出水后,如果马上打开沉箱,船体及其上的文物会因环境的突然变化而被破坏。所以“南海Ⅰ号”进入“水晶宫”后,仍会被“浸泡”在海水中进行保养,海水温度、微生物生长情况等都要与之前的海洋环境相同。这期间,考古人员可进入沉箱内进行文物挖掘和清理,该工作约半年后就可开展了。 那世人啥时才能看到“南海Ⅰ号”的真实面貌呢?魏俊的回答是:5到10年后。 “南海1号”今日由拖船拉移“迁徙” 气垫当“脚”365米要“走”两三天 昨日,古船出水后并没有马上就开始拖移。只见工作人员登上“重任1601”,对沉箱上的钢梁和底板进行加固,在箱体上烧焊了4个100吨的拉力点,同时松开“华天龙”16条“八爪鱼”般的起吊钢缆。 据悉,“南海Ⅰ号”要到今天下午才开始由“德鹏”号、“德华”号拖船拉移“迁徙”,预计明天可到达位于十里银滩的临时码头。之后,再“走”完365米陆路,才可顺利进入“娘家”水晶宫。记者在广东丝绸之路博物馆施工现场看到,目前这条长365米的水泥路已铺好。 不过,这看似短短的几百米,对“南海Ⅰ号”来说,可是个大征程。据打捞现场总指挥吴建成介绍:届时路上将垫上20多个大气垫,重达3400吨的沉箱就借助气垫一路“滑”进水晶宫,“整个入住过程将非常缓慢,大约需要两天半至三天时间,以确保‘南海Ⅰ号’的最后一程同样万无一失”。 专家访谈 宋家慧:整体打捞原是“备选方案” 交通部救助打捞局局长宋家慧昨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海Ⅰ号”本次所采取的整体打捞在当初专家论证时是第三套方案,也就是备选方案。 宋家慧回忆说,当时专家一共确定了三个打捞方案。一是常规考古方案,先打捞文物,再打捞船体。不过由于阳江水下能见度差,不适宜水下考古工作者工作,加上担心因能见度差考古人员会对文物造成“无意”破坏,因此搁置了。第二套方案是设计一个专门的抓斗,直接把“南海1号”打捞上来。但这个方案由于目前的技术很难做到而中止。第三套方案就是整体打捞。之所以整体打捞能从“候选名单”中脱颖而出,宋家慧称,“经专家多次论证后也觉得它具有可行性”。 有人曾将“南海Ⅰ号”整体打捞与搬运碗柜相提并论,认为碗柜中的碗在搬运过程中有可能受到颠簸而损坏。这种比较被宋家慧否定了。 他表示,用沉箱搬运“南海1号”与搬碗柜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是在空气中搬碗柜的,碗柜里的空隙充满了空气,所以一晃动碗就损坏了。但是,‘南海1号’不同,它是在水下搬运,而且经过800多年的海水浸泡和淤泥覆盖,它的内部已经没有那么多空气,空间也都被海水和淤泥填满了,所以搬运起来很稳当”。 魏俊:“南海Ⅰ号”触礁可能性较低 广东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专家魏峻表示,“南海Ⅰ号”航行的最终目的地要等后续发掘工作开展后才能最终确定。不过他表示,从“南海1号”在海底的位置可以确定它的航向为朝中国海南部出发,“‘南海1号’船头正好朝着西南方向”。 而对于沉没原因,魏俊认为触礁沉没的可能性比较低,因为沉船附近海底基本没有礁石,他认为更大的可能性是由于海况变化导致的,因为阳江海域海况很复杂,还常有台风出现。 采访手记 “平安”是所有人的祈愿 在整个采访中,无论是相关部门领导、研究“南海1号”多年的专家学者,还是参与打捞过程的工作人员、媒体记者,抑或是关注“南海Ⅰ号”的普通民众,在每个人的口中,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平安”、“安全”。 与“南海Ⅰ号”结缘20年的国家博物馆中国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张威,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最希望“南海Ⅰ号”能平安运到“水晶宫”。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在观看整个起浮过程中几乎没有露过笑容,当某电视台主持人问他心情怎样时,他坦言“很担心,所有的方案都是有风险的,只是经过权衡选择了整体打捞”。还有那位不知名的船员,在轮笛轰鸣、鞭炮震天的那刻,很多人都忙着捂住耳朵,而他却将双手合十,遥望着南国的海域,深深三鞠躬…… “华天龙”25层楼高的巨臂和百余米长的钢缆,抓住的何止是一个重达4000吨的沉箱,又何止是沉睡了800多年的“南海Ⅰ号”,它更多地是牵引着国人对古船“平安”归来的祈愿。(来源:新快报) 来源:
国际在线
作者:
陈琦钿 黄琼 许力夫 林梅芳/文 李小萌/图
编辑:
吕卫星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