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解读单向收费十年之痒 "双改单"是大势所趋
2007年12月24日 15:54:2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双改单”是大势所趋(展望2008) 手机收费“双改单”经历十年之痒,向来是看得见,摸不着。政府主管部门最常见的是口称鼓励,同时闪烁其词。直到今年4月底才终于有了较为明确的说法:信产部、发改委将共同推动手机资费降低。信产部称,经过两年的过渡,将全面实行单向收费。 在发改委和信产部举办的电信资费座谈会上,关于电信资费改革确定了3个基本原则。第一,今后运营商推出的套餐形式必须是单向收费的,双向收费方案不批;第二,运营商新出台的资费方案必须是下降的,不能变相涨价;第三,限定期限全面实现单向收费。 传统电信行业是垄断行业,多个竞争主体不利于资源节约。但是,光纤传输、数字微波、蜂窝移动和卫星通信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电信自然垄断的特性。然而,政府在电信行业上的诸多“手术”似乎并没有触及核心问题——行政垄断。十几年了,“单向收费”千呼万唤出不来,何尝不是体制设的路障。 事实上,单向收费的“十年之痒”,已经见证了一些决策话语方在市场改革中惯性的反复纠缠。宏观决策对市场的调整与引导,严重地滞后于市场规律本身。数据显示:我国电信企业利润高于20%,而全球同行业中没有利润超过10%的,电信业发达国家的电信企业利润甚至不到1%。 不过,对于单双向收费问题,许多用户表示,单向收费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他们也早已不寄希望或者失望于某个具体的会议。他们相信,只要将来电信市场充分竞争,双改单就是大势所趋。 单向收费这十年(链接) 1997年5月,原邮电部拟订的单向收费方案上报国家计委后由于各种因素而搁浅。 1998年5月,信产部正式对外宣称手机单向收费的可行性方案尚在研究之中。 2001年年底,单向收费传言引发港股电信股市值巨额蒸发。信产部部长吴基传在香港股市救市时表示,中国在今明两年不实行手机单向收费。 2002年5月,信产部部长吴基传在APEC第五次电信部长会议上表示,单向收费的论证从未被搁置过,仍在论证之中。 2003年1月,信产部新闻处处长王立建表示,手机年内单向收费不可行。 2004年7月,信产部和发改委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资费监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剿杀价格战,单向收费、按秒计费等降价方式短期内不可能实现。 2005年9月,信产部《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出台,电信资费实行上限管理,手机单向收费仍受限。 2006年5月,信产部发言人王立建称,从5月起,中国移动北京地区手机资费开始下调。其中,被叫套餐接近单向收费。 2007年11月,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公开表示,信产部鼓励实行手机单向收费,但是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 语录 “电信资费目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部分业务资费如移动电话漫游费等仍然偏高,社会各界要求进一步降价的呼声强烈。二是资费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社会对移动电话双向收费反映较多。三是移动资费套餐形式过多,透明度低,用户难以选择,易引发用户与企业间的矛盾纠纷。” (国家发改委、信产部就电信资费有关问题的报告) “单向收费能否全面开花,与能否推出更合理的运营商结算制度有莫大关系。目前,移动电话拨打固定电话,移动运营商要向固话运营商缴纳费用;而固定电话拨打移动电话,固话运营商却不向移动运营商支付任何费用。此外,移动联通之相互通话,也需要相互支付费用,这种运营商之间的结算制度是这些年来单向收费无法贯彻的主要原因。” (中国社科院时卫干) “就目前来说,我认为资费水平总体偏高。关键不是单向收费、双向收费,而是降不降价。不管是单向收费还是双向收费,能降价的资费就是好资费。”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价格室主任王学庆)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