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行人从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街走过(资料照片)。
在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年会上,与会者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话题高度关注。随着中国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经济正在迅速融入世界经济。银行、证券、保险行业都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所做的承诺实现对外开放,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走向全面对外开放。 新华社发
资本市场发生的许多变化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中,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资本的流动与博弈从来没有像当前这样置于一个空前广阔的全球化背景中迅速展开。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次级贷危机、原油价格暴涨……2007年以来,这些经济事件或现象,都在中国资本市场形成了深刻的影响。
这是香港市民在一家银行领取中国工商银行招股说明书和认购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QFII持续放大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自2003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首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以来,QFII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不容小觑的重要机构投资者。目前,49家QFII持有的证券资产市值,已接近2000亿元人民币。
作为一头连着国际资本市场、一头连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群体,QFII的一举一动彰显着国际资本的全球谋略,放大了A股市场的国际影响力。“QFII把中国资本市场同华尔街连在了一起。因为QFII,中国资本市场在2007年受到了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关注,是因为利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纯博士说。
普通投资者已经注意到,2007年以来,经常会有国际投资机构和国际财经专家对中国资本市场运行发表言论。这种“情有独钟”的现象往年十分罕见。这其中,既有巴菲特、罗杰斯等著名的“投资大师”,也不乏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这样的全球财经名人;既有高盛、摩根斯坦利等顶级国际投资银行机构,更有《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海外知名财经传媒。他们要么唱空A股,警示风险;要么看多中国,揭示机会。
丁纯认为,QFII通过自己的投资行动及自身的影响力,持续放大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让2007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备受世界关注。可以预见,被国际财经界所关注今后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运行的“常态”。A股市场独善其身的岁月已经远逝,我们必须习惯和适应这种“被关注”。
这是行人从位于上海外滩边的花旗银行营业网点旁走过(资料照片)。花旗银行是最早获准在中国内地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之一。新华社发
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已成为观察中国资本市场的参照系
尽管中国资本市场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尚未发展到足以影响海外资本市场运行的程度,但2007年以来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波动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则日益显现。
特别是下半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受美股和港股等外围市场“牵连”的态势时有发生。中国资本市场与世界主要资本市场的“共振”正在形成。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各经济体之间联系的“资本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的资本走出国门,境外的资本进入中国,形成国际经济交流中的“潮来潮往”,最终又必然通过各地的资本市场这一平台,演奏出“潮起潮落”的恢弘篇章。
因此,“当前,研究中国资本市场,你不可能不关心发生在美国的次级贷危机,不可能不关心国际原油价格一再暴涨,不可能不关心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它们影响着全球资本的流动意向,关系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兴衰,牵动着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运行。而加入WTO之后,强劲增长的中国经济也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资本市场自然免不了受全球经济发展的辐射,受世界主要资本市场的辐射。”长城证券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徐文元说。
股市上涨,股民笑逐颜开。(资料图片)
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双向提速”
2007年,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对外开放进程正“双向提速”。12月13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闭幕,中美双方就金融服务业开放达成多项共识。其中,在外资参股中国证券公司、外资参股中国银行业、外资公司发行A股和人民币债券等资本市场开放等方面都取得了斐然成绩。当日,工商银行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高票通过了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的议案。标准银行是非洲最大的银行集团,这也是中国银行业迄今为止的最大对外收购案。
12月9日,国家外汇局表示,为进一步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已将合格的QFII投资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总限额提升至300亿美元。
10月22日,中信证券董事会审议通过与贝尔斯登公司建立全面战略合作的预案。作为华尔街第六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在数年前一度是最具盈利能力的金融机构之一,曾以结构性产品享有盛名。
7月1日,纽交所成为《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实施后首家获批在华开设代表处的外国证券交易所。
发生在2007年的这些经济事件,显示着共同的内涵:经过多年磨砺,中国从决策层到上市公司管理者,开始学会并善于运用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顺应国际竞争大势,果断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机遇,参与到国际资本市场的游戏中。
目前,“资金出海”已成为境内居民投资多元化和分散风险的有效渠道。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国内投资者也成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基民”,间接参与到国际资本市场投资中。
诚然,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和监管水平与国际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中国资本市场必将在这种“双向开放”过程中浴火重生。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和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正在与世界经济互动中迎来一次重大战略机遇。“尽管全球性的信贷收缩将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外部经济成长等渠道影响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这些影响总体上可能是很轻微的,无法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继续重估的基本趋势。”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