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四川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农民素质

   (高举旗帜科学发展)从盖房修路到新观念——四川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农民素质

   新华网成都12月28日电(记者 高敏婧肖林)“新农村建设就是百姓有钱盖房、政府有钱修路。”农业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四川正在用行动扭转部分干部群众的这一片面看法。记者近日在川中大地上看到,各级政府正在通过培训、引导等方式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文体设施进村促进生活方式转变

   冬日午后的阳光静静落在阅览室的桌上,几个学生沉浸在面前的书本中,书架前有人一边翻阅一边做着记录,对来人浑然不觉,这副宁静安详的读书图景正是四川省什邡市南泉镇团结村阅览室每天的情景。“每天都有人来,周末人更多。”这里的图书管理员朱远彬告诉记者,“故事书、学习的书都是娃娃、学生看,大人主要看种植、养殖方面的书,这类书看的人最多。”这样的农村阅览室在四川什邡市村村都有。

   作为四川省经济“十强县”,什邡市在农村马路齐整了、房子宽敞了之后,积极思索如何让农民生活方式真正发生改变。以往这里的农村往往“麻将声中一岁除”,新房大路并没有完全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什邡市从去年开始全面展开“乡风文明十进村”的工作,让文化、体育、随有线电视、电话一同进入乡村。这里农民的生活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与阅览室一墙之隔传来孩子们的欢叫声,记者闻声望去,空地上篮球、乒乓球激战正酣。崭新的蓝色篮球架和乒乓球台上都贴着“乡风文明十进村”的标志。“这个都是市里给的,原来就在屋头耍。”刚从篮球场上下来的村民刘钢顺告诉记者。村干部吴贞才说,现在有了这些体育健身设施,大人们闲下来也不总打麻将了,跟孩子们一起玩。据了解,什邡市2007年新购图书总计4.6万册,建立完善了1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在每村设置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和两副室外乒乓球桌。

   什邡在改善农村文化生活的措施是四川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缩影,从2006年开始四川省加大农村基础文化设施的投入,各地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出了行之有效的尝试,四川绵竹县实行“农民点菜,政府买单”的举措,政府公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让各村农民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做到了政府意愿和农民需要的相结合。

   2007年,四川省省级投入文化设施建设400万元,中央补助四川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1088万元,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63个。全省现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760个,村(社区)文化室10644个。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框架初步形成。

   多元化培训培育新农民

   四川省绵阳市是我国著名的科技城,依托自身的科技优势绵阳市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走进四川龙门镇小桥村的实验基地,农民们有的选种,有的围着挂在大棚四周的虫害挂图听讲解。镇党委书记姜勇告诉记者,为了适应产业化生产的需要,政府和投资企业共同对农民进行培训,这里的实验田不仅用于培育种苗,还是村民技术培训的教室。

   “单一的培训已经不能适应农村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多元化的需求。”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宋长江对现代农村的变化感触颇深,“四川地理条件复杂,我们结合各地的产业特点对农民进行更为专业化的培训。像小桥村这样的村庄,除了蔬菜、花卉以及果树的种植外,还有农产品物流配送、农家乐等产业,我们就根据农民的不同需要安排适合他们的培训。”

   绵阳利用科研优势,在农民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上也加大了投入。绵阳市农办主任王春介绍,原来农民的技术培训主要依靠农业部门,现在科研院所也加入到培训的队伍中,大大增加了培训的技术和科技含量。同时,随着农民物质生活的富裕,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绵阳在各村兴办村民学校,除了农业技术培训外,还开展文明知识、健康知识、科普和法律知识等系列讲座。

   四川省是全国劳务输出的大省,全省每年劳务输出人口达1900多万,其中大部分是农村人口,提高农民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四川农业人口培训主要依托专业技术学校,加强农村经营人才、乡土技术人才和村社基层干部三支队伍的建设。四川省在全省设立了50个劳务培训基地,从2004年到2006年,劳务培训方面每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达到2亿元。今年,农民工培训达到204.5万人,预计在3年内,完成对全省5万个村的支部书记的轮训。

   法律进村提高农民维权意识

   “村村都有大律师”,这是农民对四川什邡法制进村工作最直观的理解。什邡市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钟豪告诉记者,全市有执照的30位律师会同一部分基层法律服务人员从今年开始参与“送法进村”的工作,这个服务队伍现有106人。他们每月定期与负责的村子联系,村里有咨询和官司也随叫随到,现在能够保证村村都有法律顾问。市“五五普法办”还编写印制了3万册《农村实用法律知识读本》送到村干部和农民手中,里面针对农村常见的法律问题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很具实用性。

   “过去农民在劳务纠纷中总处于弱势,他们首先求助的一般是村干部,我们没有那么多专业知识,打官司不在行。现在不用我们出面了,涉及官司的案件直接由村里的联系律师跟资方谈,调解和打官司的成功率也提高了。”四川落水镇余安村的党支部书记曾德贵感慨地对记者说,“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们为那些确实没有收入来源的农民免费打官司。”送法进村配合乡镇司法所把普法工作做得更广泛和深入,也进一步提升了农村法律援助的专业化水平。

   什邡市的“送法进村”是四川省新农村法律建设一个新的尝试。作为农业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省在农村普法和提升农民法律意识方面给予了很大重视,专门成立了劳务办公室。四川省劳务办公室调研员刘业先认为,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关键要靠宣传和培训,培训的重点又在前期的引导性培训,在全省的农民工培训课程中法律法规的培训占很大比例。

   宣传方面,四川省除了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外,还选择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出川回川的高峰时期,在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发放普法资料,进行法治宣传。

   “让农民知法是最基本的工作,转变农民的意识才是最终目的,引导他们遇到问题学会寻求法律途径解决,而不总是依赖行政手段,这也是促进司法与行政分开,建设法制社会的终极目标。”四川省德阳方纬律师事务所的青泽波律师说出了新农村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实质。

  


   河南省漯河市“和谐拆迁”破解民生难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城市因为担心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因此,拆迁工作不敢声张,悄悄进行。本是造福百姓的好事,却因为工作不透明、不到位,导致群众由疑生怨,由怨生事。漯河市通过阳光操作,让公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把政府意志转化为民众意志。

   广西“文化致富”工程将文化“种”成“摇钱树”

   在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广西正在探索一条以政府为主导、以整合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为核心、以特色文化项目为载体、以农民为建设主体、以富裕农民为中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文化致富”新路子。

   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海南旅游拒绝竭泽而渔式发展

   品牌化是高端化的前提,而高端化成功必须靠国际化来保障。张琦认为,国际化是海南旅游发展的出路,转型升级增效是必然选择。

   "小财政""大民生"--青海倾力构筑全面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青海省坚持财政支出的“民生方向”,努力为城乡群众解决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困难,目前已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多项民生指标实现“全国率先”,用“小财政”构筑起“大民生”。

   反哺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两转双赢”进行时

   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第一天,记者就赶上一场大雪。银装素裹的天地之间,大草原看起来更加苍茫。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