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新医改方案是“拆东墙补西墙”吗?
2007年12月28日 17:41:4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众所瞩目的“医改报告”日前终于揭开面纱,卫生部部长陈竺特别提到的“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更让百姓对医改充满期待。据悉,到2010年全国将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陈竺强调,除了增加财政补助,也会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详见本报12月27日A10版) [期待] 新医改应尽量做到契合民生 新“医改报告”让人期待,可是人们至为关注的则是陈部长言及的两个关键点:一是降低药价,斩断医院以药养医脐带;二是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在当前物价涨声一片的民生状况下,人们更为关注的是现实生态。药价降了,固然有益民生,能够缓解公众看病贵的难题,可是医疗服务价格上涨,似乎又对冲了药品降价的益处。一升一降之间,医院的利益并未有什么损失,公众的利益却是实实在在地损亏。难怪公众有“拆东墙,补西墙”的质疑。 从朴素的民生意愿看,人们不单是希望人人看得起病,更希望花最少的钱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健康权。所以,在新的医改方案确定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公益”和基本医疗“政府指导”之后,人们希望医院从迷失的经济人回归公益人的角色中来,放弃市场化的逐利欲望。而且,既然政府给予其“公益”身份,其生存就要以公共财政来进行奉养。在此情势下,所谓的“以药养医”也就成了没有意义的伪命题。这种身份的厘清,是政府和医院的事,和患者无关。同理,既然是财政挹注的“公益”身份,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涨价问题,同样要由政府来界定,来管理。如果医院果真亏损,可以通过公共财政的补贴去补漏。所以,公益身份的医院是将公共事业的成本摊薄到患者身上的。 更重要的是,在老体制左右下的“看病难”问题,药费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来自医院漫无目的的各项医疗检查和化验。不知道医疗服务价格是不是包括这些部分。政府推动医改的善意值得肯定,但新的医改还应尽量做到契合民生。(张敬伟 江苏 公务员) [困惑]此降彼涨能让百姓高兴起来吗 在“医改报告”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后,“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信息,不禁又让人们困惑起来。尽管陈竺也表示,公立医院要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价格。但正如普通老百姓担心的:药价虽然降了,医疗服务价格却涨了,是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老百姓的整个医疗支出会不会仍然很高?百姓的钱袋子会不会依然沉重? 坚持医疗服务以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不变,在我的心目中,医疗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院公益性的活力和生机,以更好的服务、更实惠的价格,让患者受益,从而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改变目前的不良现状,而不是恰恰相反——通过改革,制造新的“看病贵”、“看病难”。正如中国政法大学卓小勤教授认为的:倘若单纯地调高或者降低某种医疗费用,确实可能出现民众担心的问题。 近几年来,医药费连年上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医疗机构以创收和经济效益为导向运转。而在目前披露的“医改报告”信息来看,呼声甚高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也未被考虑进去。在这种状况下,此(药品价格)降彼(医疗服务价格)涨的态势,又怎能让百姓高兴起来呢?在不少地方对一些就医费用实行最高限价的背景下,医疗服务价格这个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益性服务价格即使要涨,价格听证应该是必定的程序——“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难道无需问问老百姓同不同意?说涨就涨? 医疗服务无疑是一项社会公共品,而提供价廉物美、甚至是无偿免费的社会公共品,被认为是政府的“天职”。以民生为核心,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致力于解决就业、医疗、住房、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诸多民生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既定目标。所以,在我看来,老盯着百姓钱袋的“医改”思路,让人失望。(吴杭民 杭州记者)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6日下午听取国务院医改报告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 26日下午将听取国务院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等。 人大常委会26日听取医改报告 补贴患者原则确定 国务院提交的有关“医改报告”,26日下午将首次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进行分组审议(编者注: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议程,26日下午应为听取国务院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等)。消息人士透露,“医改报告”中“补需方”(即补贴患者)的原则已经较为确定。
来源:
扬子晚报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