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2月28日电(记者 张道生)杭州市日前全面推开的2007年度市直单位综合考评,不仅考核政府部门承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完成情况,还请专家学者开始为“为民办实事”项目算“经济账”,算算“为民办实事”的社会效益产出。那些不计成本,劳民伤财的“为民办实事”行为,将影响部门政绩考核。此举记者深以为然。
近来不少地方都在年初汇集民意,将百姓最关心,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老大难问题,交给相关政府部门解决办理,谓之“为民办实事”工程。
客观地说,“为民办实事”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民心工程。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督察和考评机制,不少地方在“为民办实事”过程中出现了歪嘴和尚念经的现象。一些地方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沦为光说不练的假把式,一些地方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则流于形式,更有甚者不计代价,将办实事项目变成为自己仕途贴金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杭州市综合考评委员会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碍于部门面子,不少地方对“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考评往往是走过场,年终报一报,内部评一评,最终落个皆大欢喜。另一方面,因为缺乏有效全面考评,机关部门在“为民办实事”过程中,“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不计成本,不讲创新,死干蛮干,结果导致“为民办实事”工程沦为“劳民伤财”工程。
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一些地方察觉到了“为民办实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因此停止,也是因噎废食之举。“为民办实事”是好事,宜推不宜禁,政府真正应做的是完善“为民办实事”工程的考评机制,将其引到科学发展轨道上。
杭州市今年在这方面做的一些探索值得关注。例如,杭州将普通老百姓和专家学者作为外部力量引入到办实事项目的考评中来,此举既能防止考评成为政府内部的走过场,保证考评公正性,又能保证考评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为民办实事”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只有将实事工程办到实处,且成本投入最小化,老百姓受益这个社会效益最大化,才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民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