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月18日在江苏农村,墙上宣传计划生育的标语和漫画与行走的孕妇相映成趣。中新社发雍君摄
30多年来,我国少出生了4亿人,这意味着少消耗粮食1710亿公斤,少消耗水资源1867.5亿立方米,少占用耕地播种面积5.7亿公顷,人居、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减轻20%以上……
岁末年首,回眸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即让我们感到骄傲,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容回避的矛盾和现实。
目前,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步入了30多个年头。30多年来,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日前对此评价说:“通过不断努力,中国改变了人口发展的历史轨迹,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有效控制的两大奇迹。”
30多年来,我国少出生了4亿人,这意味着少消耗粮食1710亿公斤,少消耗水资源1867.5亿立方米,少占用耕地播种面积5.7亿公顷,人居、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减轻20%以上。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降至目前的1.8左右,人口出生步入低生育水平阶段,这是历史性的转折,创造了30多年来的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力资源充裕、财富积累水平较高的有利时期,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与此同时,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为72.1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让世界60亿人口日晚来了4年,这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实践证明,中国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促进世界人口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总体是好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容回避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人口惯性增长势头强劲,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1000万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左右的目标,总和生育率必须稳定在1.8左右。按此预测,2010年和2020年的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6亿人和14.5亿人。预计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本世纪30年代初期,达15亿人左右。
二是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我国由于生物、社会、行为与环境综合因素所导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个别地区达8%以上。据估计,全国每年出生先天残疾儿童总数约达80万~120万人,直接影响近百万个家庭、几百万人的生产和生活。
三是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庞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预测,到2016年,15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0.1亿人。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使就业成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四是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我国老龄化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2005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达7.7%以上,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以上。预计到2020年,将分别达到11.2%和16.1%。
五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2000年为116.86,2005年高达118.58,严重偏离正常范围。预计2020年20岁至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持续的时间过长,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从全球范围看,世界总人口已经超过土地、资源、环境承受力的0.4;而中国的计算结果是0.8,也就是说我国人口超过土地、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接近一倍了。因此,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姬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