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嫦娥一号”上播放的曲目名称。 国 新供图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雪域,让我们同声歌唱美好生活。”2008年来临之际,一个来自嫦娥一号卫星的特殊语音祝福从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传回。
和祝福语音同时传回的还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青藏高原》两首歌曲。
其实,早在2007年11月26日举行的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发布仪式上,人们就欣赏到了“嫦娥”传回的动人旋律――乐曲《东方红》和歌曲《歌唱祖国》。这些“天籁之音”在带给人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几分神秘。
那么,“嫦娥”究竟搭载了哪些乐曲?这些穿越38万公里的声音是怎么传回地球的?公众是否能接收到这些“天籁之音”呢?
2006年7月7日,国防科工委宣布,要从数量庞大的中国乐曲中征集、遴选出30首优秀乐曲,随嫦娥一号卫星搭载升空,在卫星距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轨道上播放,并公布了150余首建议曲目。同年10月6日,国防科工委宣布,以公众投票票数的多少决出了《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歌唱祖国》等30首歌曲。而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和由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太空奏响的乐曲《东方红》因其特殊的地位,将另行安排在嫦娥一号卫星上搭载播放。
除了播放歌曲,“嫦娥一号”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传回“电脑嫦娥”的声音――由电脑模拟女声制作而成的语音,其内容有一些旁白,也有问候语。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嫦娥一号卫星播放的所有歌曲、戏曲、器乐曲都被存放在一个被称为“多宝盒”的特殊存储器――语音存储装置中。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之前,选定的这30首作品被录成数字化音乐保存在该存储器中。在卫星进入绕月轨道后,经地面向卫星发送指令,存储器中各种语音作品的信号便从38万公里之外传回地球。地面接收系统把这些信号接收下来后,再转发给全地电台、电视台。
具体流程是:嫦娥一号卫星在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令后,由全向天线工作模式转为定向天线工作模式。北京飞控中心连续向卫星注入实时指令,数据门开、数据工作模式开、语音存储装置加电,这一系列动作为卫星顺利接收语音数据做好了充分准备。随着北京密云站传来“信号锁定后应用系统正常”的通报声,北京飞控中心再次发送指令,语音点播注入数据并通过上行控制链路准确注入卫星。卫星正确响应指令,开始进行语音数据下传。
普通公众是否能接收到这些歌曲呢?专家解释说,由于地球与月球相距38万公里之遥,信号微弱,一定要通过庞大、专业的接收设备才能“捕获”这些“天籁”,然后再由电台、电视台等进行转播才能听得到,普通的半导体收音机甚至普通的卫星接受设备根本不能接收到。
据介绍,为了让公众有机会收听来自“嫦娥一号”的语音信息,正在北京天文馆举行的“嫦娥绕月工程展”上,主办单位专门安放了两个播放器。这两个播放器,可以同步接收来自“嫦娥一号”的语音信息。在这里,观众戴上耳机,就能倾听到来自38万公里之外的“天籁”。记者廖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