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最近发表陈有为的文章“西方年终如何看中国”,指出西方媒体在报道分析过去一年国际形势与未来趋势时,对中国的迅速发展与巨大变化十分关注,为此发表了大量评论。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西方对中国的评论与往年有很多不同之处,现将原文摘要如下:
有人把2007年称为“中国之年”,说一年来世人一直在瞪大眼睛看“中国奇迹”,惊叹“中国不断创造的世界第一”。有的承认“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大国不再是一种预测,而已成为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对中国的年终评论,有几点与往年不同:
一是担心中国超越西方。中国在过去一年与一代人时间内的发展,是与时间赛跑,以速度取胜。美国《新闻周刊》说,“中国在20多年内实现了欧洲200年所经历的工业化、城市化及社会转型”。从短期看,中国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已比西方快三到四倍,如以世纪变化的速度来衡量,则更相当于10倍。
世界形势变化,主要是靠大国发展与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来实现。如果把大国竞赛比作一场历史马拉松,那么在20世纪前四分之三的漫长岁月里,贫穷落后的中国一直被西方远远抛在后面。而从20世纪最后二十年开始,中国加紧自强不息急起直追,一个又一个超越了西方大国。由于中国“超英赶美”不再是梦想,西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已经难掩其心头之殷忧。
二是回避中国成就的背景原因。西方可以承认中国的成就,但对成就原因是什么却讳莫如深。因为中国成就并非按照西方的价值标准取得,而是历经百年忧患,付出巨大代价,接受无数教训,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不断探索,才找到了明确方向,制定出有效政策,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改变了国家面貌。
中国是不断超越自己才能一步步超越别人。如果西方肯定中国的成就而又肯定它的方法与价值,那岂不等于否定西方本身的价值了吗?
三是少谈“中国威胁”,探讨如何对策。多年来,“中国威胁论”在西方甚嚣尘上。西方的年终评论,赤露露的威胁论已不占主导地位,代之而起的是一些新的论调。
美国《外交》双月刊在题为《中国崛起和西方未来》的文章中指出:“中国的崛起毫无疑问会终结美国的单极时代”。虽然中国在未来的中美较量中拥有一定“优势”,但美国可以“不试图阻止中国崛起,而是让它顺利地融入现行国际体系”。也就是说,作为当代国际体系与秩序的主导者,美国可以避免与中国对抗,而把中国纳入这个体系以便套住与影响中国。
《纽约时报》则提出另一种观点。在世界银行最近按照购买力平价把中国经济规模有所调低之后,这家报纸认为,“如果不把中国说得如此富有如此强大,中国就不会被视为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美国议员们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理由向人民币汇率发难了”。英国《金融时报》也有类似看法,主张别把中国说得那么强大,使“那些将中国视为政治和经济威胁的美国政策制定者可以放松”一些。
这无疑是点破了一个秘密,原来“中国威胁论”的制造者与散布者需要故意制造中国强盛的舆论,以便把它作为向中国施加压力的借口。
总而言之,西方年终有关中国的评论,反映出决策者和舆论界对中国迅速崛起的不安。他们眼看形势不可遏制,但又捉摸不定究竟以何种手段来应付中国的崛起。如果要与中国冲突对抗,付不起那么大的代价。如果听之任之,将来力量对比变化与发展前景肯定会不利于西方。
在经贸关系与国际局势中,中国与西方已经形成了相互需要、全面合作的格局,任何企图以“胡萝卜加大棒”来施加压力的做法,必然引起对方的反压力,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对中国的崛起,唯有脱出意识形态的框框,面对现实,寻求合作,争取共赢。就连《外交》杂志这样不可一世的西方权威杂志,这回也作出了“拥抱中国,西方才有未来”的结论。而纽约市长彭博则说得更好:“中国过去20年经济转型的进程,是一个具有魅力和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美国很多政治家为了讨好选民而把中国拿来当替罪羊,称中国是我们的问题来源,我相信中国对美国不是威胁,而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极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