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实施5年之际,市委教育工委派出7个检查组,按照《基本标准》的要求,对39所高校最近3年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检查验收。检查结果表明,在《基本标准》的引领下,首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的轨道,以“规范+创新”为特色的首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已经逐步形成。首都高校正在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北京地区党的关系隶属于北京市委的高校共59所,教职工和在校生总数近百万,各校在办学层次、生源结构、服务面向以及隶属关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市委教育工委于2003年1月制定下发了《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试行)》并于2006年进行了修订。《基本标准》覆盖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主要方面,各测评要素均明确了对每一项工作的方向性要求和应该达到的效果,首次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设置了一个“边界”,明确了哪些是高校党组织应该管的事情,使各级党组织能够集中力量把该管的事管好,同时保证学校行政等各方面力量在各自领域有效发挥作用。可以说,落实《基本标准》,真正倾听到教职工的声音,关注师生生活,以制度建设保障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规范了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出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健全了发展党员的工作机制,把最优秀的学生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在此基础上,首都各高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激发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北京大学首创干部培训学分制,即将培训任务量化,为干部开设专门课程,规定干部在五年以内完成130个学分。学校还印发了《干部学习培训手册》,每年对干部的学习情况汇总登记,形成干部培训档案。
中国农业大学推出的“红色1+1”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了基层党建领域。从2004年年底开始,农业大学10个博士生党支部、100名博士生,扎进密云县农村,与10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一个博士生党支部带动一个村庄,一名博士生党员帮扶一个农户,在服务“三农”的“红色1+1”科技行动中,博士生们真正了解了农业、农村和农民,受到了最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
北京林业大学实行校务公开,推进了高校民主管理。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校务公开委员会和校务公开监督委员会,确保加强对校领导的监督,解决了校务公开组织机构、工作机制等问题,形成了完整有效的校务公开运行机制。
中国石油大学则推出了党代会提案制,推进党内民主。该校以召开第九次党代会为契机,制定了《党代表提案及处理制度暂行办法》,在本市高校中率先实行党代会提案制,积极探索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针对教职工和在校生两大校内主体力量,建立了服务师生发展的辅助体系。教师“乐业”工程中,学校各级党组织切实从教职工长远发展利益出发,以学校总体发展蓝图为依托,帮助教师规划自身职业生涯;“大学生发展辅导体系”以学生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指导为主线,每年吸引学生申报课题加入到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中,让学生在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获得创新学分。
北京交通大学在每年新生入学前,都会印制《给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一封信》、《学生国家贷款指南》及其他介绍学校资助体系的宣传材料并寄给新生。每年都在新生报到现场设立“绿色通道”及咨询台,为新生详细解答有关政策,做到了“没有一名新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不能入学”。
多家高校发挥党组织服务功能,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清华大学把毕业生就业引导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现在,“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已经成为清华就业引导主旋律,“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在清华毕业生中蔚然成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有1653名学生投身国防系统和西部地区工作;三年来,中国石油大学每年都有50%以上毕业生到生产一线就业,有近20%的毕业生选择到祖国西部地区工作,石油主干学科的毕业生80%以上到石油石化企业就业。
贯彻落实《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为首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正如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所指出的,《基本标准》达标检查工作促使首都高校认真总结党建工作经验,探索和把握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规律、特点和方法,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促进调查研究和学习交流,行之有效地推进了党建工作,提高了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记者 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