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家族从权力中心走向边缘 特约撰稿陈文杰发自台北
1988年1月13日,台湾政治强人蒋经国在毫无预警状况下,溘然长逝于七海官邸。由于事出突然令国民党高层在猝不及防的情势下,无法从容安排蒋身后的权力布局,使台湾政局于此陷入权斗之中难以自拔,最后李登辉虽脱颖而出成为国民党主席,但国民党内主流、非主流斗争却越演越烈,连带使蒋经国历史定位迟迟无法定论。
待国民党失去政权,民进党“执政”后,陈水扁眼见国民党怠惰没有为两蒋父子建构历史定位,趁势清算蒋氏父子遗留的政治资产,以政治审判方式取代历史裁决,拆除蒋氏父子铜像、封闭两蒋陵园、关闭中正纪念堂、将两蒋遗物迁出府邸等,均出自“政治操作”,令国民党与蒋氏家族成员面对如此恶劣操作颇感难堪。
其实陈水扁的政治操作完全是消费历史,以挑起族群仇恨的模式,取悦于深绿选民。此因陈水扁“执政”8年以来,从未研究两蒋档案,甚至连深绿历史学者郑钦仁等人欲调阅两蒋时代白色恐怖档案,陈水扁指示选择性公布相关档案以供学者参阅。
类似这种做法,当然会引起台湾民众的恶感。兼以深绿历史学者屡屡以各种未经查证数字,直指蒋氏父子屠杀台湾人民,将历史问题政治化,对人民进行洗脑,陈水扁自然可以振振有词地“批蒋”,其目的是将“批蒋”转化为全民运动,以凝聚民众的选票,打击国民党选情。
陈水扁的“批蒋”,也感染谢长廷。谢曾脱口而出说,蒋氏父子统治台湾期间总共屠杀人民多达120万。此事在当时曾引起台湾民众的震撼。然而谢的说法经不起事实检验,若蒋氏父子屠杀120万人民,依时间比率推算,蒋氏父子每隔20分钟就要枪毙1位台湾人民,试问这可能吗?显示陈水扁的“批蒋”、谢长廷的“信口开河”,完全是政治谩骂,绝非是理性的历史研究。
陈水扁以政府之名对蒋介石、蒋经国进行无情的鞭尸,对两蒋家族成员而言,真是情何以堪。然而令蒋氏家族成员最感愤怒的不是陈水扁或谢长廷,而是配合陈进行鞭尸的军系要员及“教育部”官员。此因台湾军系要员均是两蒋门生,他们成长于两蒋时代,崛起于蒋经国“执政”晚期,当年都是高喊万岁的天子门生,讵料批蒋、拆铜像到封陵园,均从军系大门做起,直到移灵问题摆不平,在舆论批判下,军系要员才拒绝配合演出。
至于官员杜正胜、庄国荣等人,杜曾任李登辉时代的“秉笔太监”,为国民党主席写过文告;而庄国荣曾参加政大“三民主义研究社”,为国民党前途发展激进过。杜、庄等人均出自国民党,于民进党“执政”时委身为“贰臣”,故而他们尽情配合陈水扁演出,乃是政治卖身,与主持转型正义无涉。
事实上,陈水扁“批蒋、鞭尸”,除政治操作外,还有更深层的政治用意,目的是制造矛盾。由于国民党不愿面对两蒋统治台湾期间的历史,以致无法为两蒋历史定位作出结论。如果能逼蒋氏家族成员同意移灵,并移灵成功,由陈水扁亲颁的褒扬令上将书写蒋氏父子种种之恶,将两蒋定位解释权永远掌握在民进党手中,以此打击国民党。
反过来若蒋氏家族成员不同意移灵或转回大陆归葬,陈水扁则痛批蒋家心怀大陆,不愿在台落地生根,既然蒋氏父子不认同台湾,国民党就不配“执政”。显示陈水扁“批蒋”、“鞭尸”、“移灵”系经过政治精算而得出的结论。
就蒋氏家族成员而言,陈水扁“鞭尸”力度愈来愈强,家属内心倍受煎熬,但为顾及马英九选情,隐忍之间必须步步为营。
相对于国民党与马英九而言,移灵与否的问题,陈水扁必批国民党与马英九“忘恩负义”,不顾两蒋父子历史定位,令国民党与马英九难以反驳其恶毒之言。
尤其2008年1月13日是蒋经国逝世20周年忌日,于陵园被封之后,究竟是否要参拜颇费思量。还好“立委”选举系在1月12日投票,其胜负当然会影响马英九谒陵之举。姑不论马是否谒陵,民进党还是会出招,此时“移灵”与“归葬”问题将纠缠马英九,直到大选落幕。
从陈水扁执意对两位死人动刀,可看出民进党擅于选战,懂得议题操作,而国民党被动应战落得先机尽失,看来国民党应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反击,否则任令孤儿寡母的蒋氏家族成员冷对应付陈水扁,终将不是解决问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