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是目前具操作性的环保出路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中国许多城市开始对一次性塑料制品进行限制或禁止,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文件要求淘汰或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但到目前为止,“塑料污染”并未消失,种种禁令收效甚微。
以北京市为例,根据12月5日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按北京市科协以及北京环境科学学会的项目要求,刚刚调查完成的《关于北京市塑料废弃物现状的调研报告》显示,2006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85万吨,日产生量1.6万吨,废塑料在城市垃圾中的比例达到13%,每天产生2080吨。日常生活中所用塑料制品占整个塑料制品的比重较大,达到37万吨/年,占总量的49%,而且呈增长之势。
这个惊人数字的背后,还有一组数字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目前,北京的再生资源回收已发展成以物资回收公司为主导、民间回收大军和民营回收集散市场为主体、覆盖全市的回收体系。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共计2699个,从业人员近4000人。再生资源集散市场有121家,还有一些小的回收摊点,走街串巷的废品收购人员有10万余人。再生资源回收已成为很有潜力的产业。
虽然,眼下京城的垃圾处理仍然主要以填埋为主,但对于各个具体的垃圾转运站来说,分类回收早已普及。以位于朝阳区的小武基垃圾转运站为例,每天都会从1000吨左右的生活垃圾中分选出5至6吨的废旧塑料袋,而每吨的价格在400元左右,因此仅仅这一项就可以每天减少2000多元的损失。
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郑恺也认为,今后包装将是塑料最大的应用领域,而普通塑料仍是包装原料市场的主角。“有人认为塑料与环保是对立的,这是错误的。其实塑料的可回收利用率是很高的,再生塑料比再生纸的能耗要低30%。即使塑料使用到不能再生了,也可以处理为无害的液体。这一技术在国外已经使用得很普遍了。”
上世纪末日本和德国有关环境部门曾对聚乙烯塑料袋、纸袋生产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过数据对比分析,塑料袋比纸袋的环境适应性更优。在塑料消费难以舍弃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处置塑料废弃物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再生利用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行业规模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前景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