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塑料应用存疑
目前,我国的“白色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专家指出,塑料袋长期残留在土壤中,导致环境恶化,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随着“白色污染”的加剧,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可降解塑料的生产和应用。不过有人指出,可降解塑料仍不能解决污染问题。“所谓的可降解塑料袋,也只是相对而言。”
据了解,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至少需要200年,一般的大超市都使用环保型可降解塑料袋,虽然它的降解速度快一些,但大约也需时10年,还是会污染土壤和水质,而由此带来的土壤降解更会祸及子孙后代。
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翁云宣向记者介绍说,可降解塑料技术是在塑料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光敏剂、淀粉等原料,这样,可降解塑料制品在使用完并废弃在大自然中暴露3个月后,可由完整的形状分解成碎片。
但也有专家认为,这项技术最大的缺陷是,这些碎片不能继续降解,只不过是由大片变成小片,不能从根本上胜任消除白色污染的任务。
对于采取可降解塑料技术,有关环保人士也指出,任何一种替代品在其生命周期中(从提取或生产其原材料的阶段、产品生产阶段、消费阶段到废弃后处理阶段)都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不应仅从其被使用后是否易处理、易降解来考虑。所以,无论采用任何一种替代品,如果人们不改变无控制地滥用浪费习惯,就会造成“拆东墙补西墙”的后果,甚至进一步恶化。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塑料袋消费量的“源头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