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关将近的时候,年终奖都会成为一个话题。哪个行业年终奖多,哪个单位年终奖多,然后再掂量掂量自己的年终奖,同事朋友之间总要互相发一通感慨。红包厚的,回家免不了一番得意,红包少的或干脆没有的,再怎么体谅老板、怎么有风度,也少不了几句抱怨。随着员工对年终奖只升不降的期望值,年终奖也成了老板们的心病,一位效益不好的私企老板甚至为了年终奖的发放患上了焦虑症。财大气粗的企业虽然更容易“收买”人心,但也不是没有麻烦。对年终奖不满的人,不仅仅是那些拿不到年终奖的人,还有那些认为发放不公平的人。年终奖可以安抚人心,但不是福利,如何让年终奖对员工起到正面的激励作用,对用人方始终是个考验。
职场年度话题:年终奖
发不发?发多少?怎么发?一到年底,劳资双方都开始心里打鼓
“上海,重型机械制造公司, 15000。”
“上海,出口纺织贸易, 8000。”
“今年大概8w左右吧,还没拿到手所以不清楚。这个数字在我这个行业算低的,跳槽观望中。”
“你们都好强,都三五万得拿,我只有几千??”
这是晒客一族的年度表演。在天涯网的上海城市论坛上,2007年的圣诞节刚过,就有人迫不及待地亮出了自己本年度的年终奖数额。
多数的回帖者表示,这个数要等到开年二月才知道。
五味杂陈
《新世纪周刊》联合新浪新闻中心所做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人会因为年终奖的问题而影响过年的心情。
年终奖是老板揣着的红包。红包的力量,在于它的黑。每个人拿到的红包厚度,只有老板心知肚明。为了不让员工相互比较,有公司甚至规定透露年终奖数目者将被扣除一个月工资。
“我们其实都是为了员工着想。我们希望公司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没有很多争斗,没有嫉妒。如果将年终奖公开了,即使做到了公平,也不见得皆大欢喜。”不少主张不公开年终奖的企业都这样说。
不过这种规定的效力显然微乎其微。搜一搜大家的博客,跟年终奖有关的情绪关键词有:抱怨、嫉妒、委屈、愤怒、郁闷??没有比较,哪来这么多痛苦?
“我今年年终奖只拿到5000多,比去年少了一大截,你呢?是不是咱们公司运营出了问题?”
“包打听”们这么坦白,你怎么着也得投桃报李吧!有同感的更加无所顾忌和盘托出,不敢苟同的也会通过自己的例子来论证一二,而后,这些消息被迅速扩散。
很多人等着年终奖发到手后便递上辞职信,更有人因不满年终奖的数目而在过完年后愤然加入春季跳槽大军。
而在老板们那里,他们也一样委屈:给的最多的也许并非干活最卖力的,而给的最少的往往也不是最偷懒的。为了平衡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使尽浑身解数。
“最怕这时候了,分的不好等于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家教育投资公司的老板,一手拿着显示业绩良好的财务报表,一手拿着数十名员工名单的年终分红表格,向记者诉苦:因为2006年年终发红包,他给公司骨干人员每个红包从5000元到2万元不等,可是发完以后,一直到大年初一都在忙着解释为什么有人多有人少。到3月份,还是有几员“爱将”“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