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
只有聪明的老板会懂得如何花最少的钱来赢取最多的人心。
王志明永远记得他那位精明的浙江老板。有一年临到岁末,正在公司里每个人都在心里盘算着今年能拿多少红包的时候,王志明被叫到老板办公室谈话。
老板对王志明一年来的表现并不是十分满意,“比起跟你一道进公司的黄某,远为逊色。”老板说。
平时自我感觉良好的王志明一下子蔫了,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差,奖金之类的想法早忘光了,心里只剩下畏惧;该不是要炒我吧?!
不料,老板竟从怀里拿出了一个单薄的“红包”:“来年重头再来,我还是很看好你的!”
“我感激得就差没肝脑涂地了。”又惊又喜的王志明走出老板办公室,他浑身充满干劲。
几年后,王志明跳了槽。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他碰到了当初同进公司的黄某——也就是老板为其树立的榜样。不料这位老同事聊起当年,竟对王志明赞不绝口:因为同在那年,在黄某拿走那份单薄的年终奖前,老板为他树立的榜样是王志明。
“真是不费吹灰之力,又省了成本,又赚了我们几年怀着感激卖傻力!”王志明很不爽,他觉得自己被人当猴耍了一把。
浙江老板的做法是各个击破,作家刘墉在《冲破人生的冰河》里也讲了个老板发红包的故事,这个老板的做法则更为高明——批量忽悠。
那是一个一直蒸蒸日上的公司,在某年盈余竟大幅滑落。可是由于员工们意识到经济的不景气,这一年干得比以前更卖力。这让董事长心头愈发沉重——马上要过年,按照惯例,年终奖金最少加发两个月,多的时候甚至再加倍。今年可惨了,算来算去,顶多只能给一个月的奖金。
“让多年来被惯坏了的员工知道,士气真不知要怎样滑落!”董事长忧心忡忡地对总经理说,“许多员工都以为最少加两个月,恐怕飞机票、新家具都定好了,只等拿奖金就出去度假或付账单呢!”
总经理也愁眉苦脸的说,发红包好像给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现在突然改成两颗,小孩一定会吵。董事长突然触动灵机,想起小时候到店里买糖,他总喜欢找同一个店员,因为别的店员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颗一颗往回扣。而那个比较可爱的店员,则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颗一颗往上加。
没过两天,公司突然传来小道消息:由于营业不佳,年底要裁员。公司内顿时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在猜,会不会是自己。最基层的员工想:“一定由下面杀起。”上面的主管则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从我开刀!”
又过了几天,总经理宣布:公司虽然艰苦,但大家在同一条船上,再怎么危险,也不能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只是年终奖金就不可能发了。听说不裁员,人人都放下心头上那块大石头,不致卷铺盖的窃喜,早压过了没有年终奖金的失落。
眼看除夕将至,人人都做了过个穷年的打算,彼此约好拜年不送礼。突然,董事长召集各单位主管紧急会议。看主管们匆匆上楼,员工们心里都有点儿七上八下:“难道又变了卦?”
确实变了卦!没几分钟,主管们纷纷冲进自己的部门,兴奋地高喊着:“有了!有了!还是有年终奖金,整整一个月,马上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整个公司大楼爆发出一片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