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改革开放三十年 学界寻找未来中国经济新动力
2008年01月14日 10:17:5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经济半小时》栏目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邀请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亲历者,也是推动者,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吴敬琏先生为我们共同来探究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败与得失,并且为我们共同展望中国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中国改革的未来有什么问题急需解决,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从国家的层面来说,当前最要紧的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同时对人民关心的教育保障、医疗保障、旧业保障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厉以宁:1930年出生,籍贯江苏仪征,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在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他的许多理论与政策主张都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厉三农"厉以宁:8亿"待富"农民群体正在跨越藩篱 厉以宁论股市:经济良好走势将最终决定股市表现 厉以宁解读报告: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当前最亟待的问题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所谓政府自身的改革,就是要按照人民的付托,去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那些不该管的事情尽快退出来,不要为了自己那一点小的本位利益或者权利或者等等来妨碍这个大局。 吴敬琏:1930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市场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 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他提出,中国改革应当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缩小国有经济范围,发展私营经济;应当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建立法治。对中国改革确立市场经济目标产生了重要影响。 吴敬琏谈股市 企业"赚快钱" 牛市非主业投资盛行 吴敬琏撰文:如何对待中等阶层和收入差别扩大 吴敬琏谈改革热点问题:我从未“嫌贫爱富” 步入“而立之年”的中国改革未来新动力引起学界的强烈关注。吴敬琏、厉以宁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昨日(13日)聚首“第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对中国改革三十年来取得的举世成就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同时,为中国经济下一个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寻找新的动力。 这场题为“中国改革三十年:评价与展望”的论坛吸引了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不仅包括吴敬琏、厉以宁等见证了中国改革三十年的“元老级”经济学家,还深深吸引了张维迎、林毅夫、钱颖一、樊纲等担当今后改革重任的“少壮派”经济学家。 中国改革今后继续发展新动力——这一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问题引起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深思。周其仁表示“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面,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国际上比得过我们的没有几个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确实有一个动力不足的问题。” 事实上,在中国经济连续五年双位数增长、财政收入屡创新高的当下,未来三十年改革面临的大环境已经与三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周其仁表示,继续改革对经济增长还可以发生革命性的影响,会把中国比较可靠的从中低收入引向中等收入甚至引向高收入国家,但是“过去三十年是危机在推动改革,在这个动力日益削减的情况下,未来改革需要寻找新的动力。” 周其仁的看法引起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的强烈共鸣。张维迎表示,中国不能对改革三十年取得的成就过于沾沾自喜,“应该本着像穷人一样过日子的态度”,继续推进改革进一步发展。 而钱颖一则认为,中国未来继续改革发展最根本的动力,仍然是竞争,特别是开放带来的外部竞争,比如印度,“不要忘记现在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潜在竞争对手,他们来自印度、越南和其他地区,并已经开始对中国经济发起挑战。”(记者邢飞) 吴敬琏厉以宁10年首次对话 畅谈30年改革 10位中国顶尖经济学家反思中国改革30年 厉以宁:经济学家的分歧是社会的福祉
来源:
北京晨报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