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每小时播一次通知
2003年6月20日这天,丽江古城区的群众和游客突然发现,城里的主要街道及农贸市场都挂上了关于“禁白”的宣传标语,环保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走上街头发放宣传禁止白色污染、反对塑料袋的资料,电视台也以每小时一次的频率,反复播放“禁白”通知。
丽江古城区正式“禁白”的日期是7月1日,而在这之前,丽江古城区人就搞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白”运动,这期间,张伟的身份是“禁白”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他这样解释这场巨大的政策攻势:“使用塑料袋太方便了,那是一种多年的习惯呀,没有压力,没有政策攻势谁愿意放弃呀?因此我们要做到全民参与,宣传要做到家喻户晓。”
一个月内消灭白色污染
据当地报载,2003年7月1日至10日,丽江古城对专门批发、推销塑料袋的经营者给予坚决没收并追究其来源,堵住源头砍断销路。7月11日至20日,对市场上流通但未进行环保认证登记的纸袋、快餐盒、布袋及部分可降解塑料袋进行清理整顿。
7月21日至31日为强制执行阶段,对农贸市场摊点及大小商店、饭店、超市的塑料袋进行强制检查、强制没收,并视情节进行罚款300元至500元。从8月1日开始,进入以罚款为主,罚款、教育、没收并重的执法阶段。
这场运动,古城区史无前例地动用了最大的行政资源,环保、公安、工商、旅游、宣传等全部出动参与“禁白”。执法人员被要求分片负责,只要在自己的片区发现一个塑料袋就要遭到领导的问责,压力不可谓不大。而外地游客,如果使用或带入了塑料袋,导游也要负责。
为这场运动买单最大的是塑料厂和大型超市,丽江唯一的一个塑料厂为此倒闭,而有些大型超市塑料袋存货的价值高达50万元,因为这些塑料袋都打上了超市的名字,退货不行,转让没人要,超市也只好为环保买单。简直是闪电战,“禁白”一个月就见明显成效。丽江人用无污染的编织袋替代了塑料袋,很多市民拿起了久未使用的菜篮子。满天飞的塑料袋不见了,挂满树枝的各色“塑料旗帜”不见了。“现在我不敢说丽江没有塑料袋,个别的是有,但古城区绝对没有。”张伟说。
查塑料袋被人捅伤
对于张伟和他的下属来说,那一个月的运动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但这仅仅是“禁白”的开始!“人们的惰性是顽固的,长期的习惯也很难改变,不定期检查,就会反弹。哪怕只有几天不检查,市面上的塑料袋也会明显增多。”古城区环保局执法大队副队长何立军说。
何立军原来在市政局工作,“禁白”开始的时候借调到环保局,此后四年半一直在环保局做“禁白”的执法员。他对记者说,虽然是个小小的塑料袋,但禁止的难度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说是执法,有时候就成了吵架,追打。”
有商铺的店面老板工作就好做得多,毕竟他们如果执意违法,工商部门可以吊销他们的营业执照,因此他们在贯彻“禁白”政策时打折扣的时候不多。但那些流动的摊贩就让何立军和他的同事非常头痛。
现在丽江市古城区有大型的农贸市场4个,流动摊贩5000多个,环保局12个执法队员,一般要保持6人在外面执勤。“那些小商贩大多来自农村,环保意识相对弱些,再说他们每天也就挣几十元钱,要罚他们的款比割肉还难,因此经常产生纠纷。”何立军说。
根据“禁白”政策,小商贩向消费者派送塑料袋,第一次发现,没收塑料袋并给予说服教育,第二次发现就要罚款50元。
但何立军他们很快发现这项工作的困难。“我的同事被人用螺丝刀捅伤过,我自己也被人拿刀追砍过,被别人吐口水,被人用石头砸过的同事更多。”
更多的时候是,那些在用塑料袋的小商贩,一见到执法人员就跑。“我们执法5年了,不穿制服他们也认识我们,我们一去他们就跑,所以查起来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