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是事实,世界最大是目标!”“天字号工程!从现在开始让西丰影响世界!”在辽宁省西丰县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墙外,几幅红底黄字的宣传标语格外醒目。据西丰县官方的资料,交易中心总征地面积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另据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网站有关介绍,该交易中心总投资6.5亿元。西丰县所属铁岭市一位领导曾这样评价交易中心的建设:“举全县之力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经济发展理念与构想超前,值得肯定”。(1月17《中国青年报》报道)
一个贫困县,有勇气追求“世界最大”,自然值得称赞。但是,追求“世界最大”也是需要底气的,如果底气不足,那就是典型的“吹牛皮”。资料显示,2005年,西丰全县社会生产总值为18.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4150元。这些数字就说明一个问题:西丰县的底子还很薄,还缺乏足够的财力打造“世界最大”。更为关键的是,西丰县打造这个“天字号工程”并没有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很多西丰市民将其视为“好大求全”的面子工程。
既然如此,西丰县为何还有胆量追求“世界最大”呢?
首先,权力驾驭了民意。投资达数亿元的工程,本应该充分听取民意,在民意的基础上再进行决策。但从报道来看,追求“世界最大”的民意基础显然不足。此外,该交易中心的销售工作很大程度上也是靠政府“摊派”,依仗着权力的强力而得以进行。缺乏民意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权力往往就变得至高无上、无所不能,这或许也是西丰县敢以追求“世界最大”的原因之一。
其次,利益冲动的必然结果。西丰县提出了一个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全县经济总量达到6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亿元,均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两番,年均增长30%。钱从哪里来呢?管理者的思路是:经营城市,并且把经营点放在城市最大的资源——土地上,盘活土地资产,为城市建设培育“第二财政”。有了这样的利益冲动,就自然有了打造“世界最大”工程的勇气了。
盲目追求“世界最大”,或许暂时能够博得一些“名声”,取得一些政绩。但是,如果这个“世界最大”脱离了本地实际,脱离了当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那又什么实际意义呢?造成的苦果最终还不是老百姓埋单?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地方政府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还是应该认真思考,慎重决策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