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解读中国特使外交:中国是有原则的“和事佬”
2008年01月19日 13:11:4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穿梭中东推动和解 在中东地区,中国的外交特使也在为促进世界和平积极行动。日前,前任中东特使王世杰接受了《环球时报》的独家专访,为我们讲述了他在担任中东问题特使的工作经历。2002年9月,王世杰被任命为中东特使后,先后8次赴中东地区,经常为了一个问题的解决和多方进行沟通。王世杰多次访问相关国家,同埃及、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以色列、叙利亚,乃至沙特和摩洛哥等国展开对话,并同俄罗斯和法国等方面进行磋商。 1947年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以后,确定成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个国家,但由于种种原因,巴勒斯坦国没有成立,此后中东地区发生了几次大的战争,以色列侵占了大批巴勒斯坦的领土,埃及和约旦的问题都相继得到解决后,巴勒斯坦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是整个中东问题的核心。如今中东地区暴力对抗不断升级,频繁的战乱严重危害着世界和平。王世杰表示,我国历来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希望能在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经济建设;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义务为解决国际争端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派遣特使之前,我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中东问题的解决,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与过中东问题的讨论,表明过中国立场。我国驻埃及、叙利亚、约旦等国的大使,都在积极参与斡旋。为了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设立了中东问题特使,成立了特使办公室,提供了另一个参与解决争端的有效渠道,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同有关各方接触,也传递各方的信息。王世杰说:“我这个中东特使的使命就是到这个地方去劝和,促进他们坐下来进行和平谈判,解决争端。这样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也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种体现。” 王世杰向记者介绍说,我国对于中东问题的政策是,主张中东地区公正、持久、全面的和平。只有在公正的前提下,才会有全面的和平。在中东问题上,我国主张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和平共处,这对和平是最有利的,同时我国也主张叙利亚和黎巴嫩问题都应该得到解决。 王世杰就任中东外交特使时,四方路线图已经提出,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的暴力对抗却已形成恶性循环。从2000年开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被困拉马拉。中国主张从容易解决的问题开始展开谈判。中国和阿拉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协调,推动阿拉伯国家一起配合我国的外交特使展开调解工作。为了执行国家的使命、阐明我国立场、了解对方并适时提出我们的主张,我国先后提出了“先易后难”、“停滞恶性循环的暴力行动”、“希望有条件的时候召开中东和平会议”等建议。 中东问题有着深刻复杂的历史渊源,因此解决的过程也十分漫长和艰苦,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互不信任。而国际上有的力量也没有真正积极地参与解决中东问题。王世杰不无遗憾地表示,在他担任特使的3年半中,中东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即使在今天看来,通向和平的道路依然一片坎坷,但这并不表示我国的外交特使没有发挥作用,中东问题牵涉到复杂的方方面面,中国为了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有人问我,你觉得自己在完成任务方面做的如何,我认为我不辱使命,完成了国家交给我的任务。我和各方进行了接触并进行劝和,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得知了当地的形势以及各方的要求,表明了我国的政策,传递了我国的立场,”王世杰这样说道。 穿着防弹衣经过加沙地带 担任中东特使时,王世杰曾4次会晤被困的阿拉法特,王世杰前往拉马拉会晤阿拉法特时,两人还曾一起走出门口和记者见面。回忆起这位传奇人物时,王世杰表示,国际上一些以美国为首的力量认为他是恐怖主义者,拒绝和他进行谈判,但他个人认为,阿拉法特是个伟大的民族主义者,他为了巴勒斯坦的事业,贡献了全部的生命,直到生命最后也没有忘记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对中国也有着很深的感情。“这样一个曾在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中叱咤风云的人物,被囚禁在只有普通教室那么大的房间里,那情景颇为悲凉。”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民对和平的热切渴望给王世杰特使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王世杰告诉《环球时报》他前往加沙地带时,目睹了许多巴勒斯坦人的凄凉境况,他们住在难民营中,没有国家、没有工作、有病得不到医治、生活更是没有保障;许多可爱的孩子终日游荡在街头,不能上学;巴勒斯坦人进入关卡时都要经过以色列人的搜查。人道主义的危机在巴勒斯坦十分严重,以色列人也生活在惶惶不安中。2003年,瑞士发起了一次集会邀请各国参加,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方面有1000多人参加了这一集会,双方派出的与会者包括大中小学生、教员、退伍军人等等。集会中双方进行了配乐诗朗诵的表演,表现出对和平的强烈呼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民都强烈渴望和平,但他们也充满了无奈和无助。 中东地区战乱不断,因此特使出访中东地区时,朋友和亲人也常常为他们的安全担忧。每次王世杰途径以色列前往巴勒斯坦,都要经过许多道以色列的封锁关卡。虽然中国的特使无需接受以色列的检查,但也往往会在一个关卡停留很长时间。关卡周围机枪林立、碉堡林立、到处是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士兵。有一次,王世杰特使所乘坐的汽车刚刚经过一家以色列的超市,便听见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超市发生了剧烈爆炸,而爆炸点距特使乘坐的汽车仅有几百米。 乘车经过加沙地区时,王世杰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边是架着机关枪的以色列坦克,另一边则是正在向以军投掷石块的巴勒斯坦青年。在这种争端一触即发的地区,危险如影随行。出于安全考虑,特使和工作人员们都配备了防弹背心。穿着防弹背心,坐在防弹汽车里,仍然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仇恨的硝烟和危险的气息。“但我也强烈地感觉到,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包括普通的犹太人,都对中国怀着友好的感情,”王世杰说。 中国是有原则的“和事佬” 王世杰指出,派遣外交特使是形势的需要,随着我国国力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上有关各方希望我们能在中东问题上发挥重大作用。在我国派遣中东特使之前,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就已经提出中国应该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强烈要求中国更多的参与中东问题的解决进程。由于中国一向采取公正、正义的外交立场,阿拉法特等巴勒斯坦领导人也很希望中国能更多参与争端的解决。 2007年10月27日,在利比亚的苏尔特,中国政府达尔富尔问题特别代表刘贵今(前)出席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和谈开幕式。由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非盟)共同主持、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7个反政府派别参加的达尔富尔问题和平谈判当天在利比亚海滨城市苏尔特开幕。新华社记者刘顺摄 中国派遣中东特使帮助解决争端,得到了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欢迎,但国际上也存在一些反对的声音。王世杰刚刚出任中东特使时,西方的一些媒体就主观地断言,这个中东特使会偏袒阿拉伯国家。这种观点的理由之一就是王世杰会讲阿拉伯语,面对这种可笑的论据,王世杰当即举例予以反驳:“以色列驻中国大使就使伊拉克裔的犹太人,他阿拉伯语就讲得非常好,但并不能说明他就偏向阿拉伯国家。如果一定要说中国偏袒谁的话,那就是偏袒正义和公正。”在实际工作中,王世杰一方面劝阻以色列停止武力行动,另一方面也在劝说巴勒斯坦停止暴力袭击。王世杰曾向巴勒斯坦方面指出:“暴力行动不利于巴勒斯坦方面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对巴勒斯坦的事业是有害的。” 以色列曾对王世杰表示,巴以双方可以坐下来谈,大家都应作出让步。王世杰回答说:“巴勒斯坦大片领土被占领,仅有的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也被分割为若干块,连财政都受到以色列控制。你们觉得巴勒斯坦还有什么可以让步的呢?”因此认为以色列应当作出更多的让步。从地理上来看,以色列处于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中,同时巴勒斯坦人口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以色列。面对以色列对安全的担忧,王世杰表示,依靠武力永远无法得到安全的保障,武力侵占和打击必然会引来武力反抗,中国支持以色列得到安全保障,但真正的安全来自友好的睦邻关系和和平的环境。中国一直秉着公正的态度,从巴勒斯坦人民和以色列人民的角度来考虑,希望能够尽早停止战乱。到最后以色列也承认,中国并没有偏袒巴勒斯坦。 在王世杰会晤阿拉法特之前,有的国家甚至明确表示不希望中国的外交特使会见阿拉法特,威胁如果中国特使会见阿拉法特,将拒绝接待中国特使,王世杰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王世杰说:“我们要开展劝和工作,但我们并非没有原则的和事老。” 王世杰指出,中国的特使外交日益发展,顺应了世界和平的需要,也符合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愿望。而西方有的国家却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国际问题上发挥更多的作用。比如,中非首脑合作论坛举行后,就有西方国家指责中国掠夺非洲资源,炒作中国威胁论,其深层原因是这些国家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而客观事实是,中国是一个大国,是国际上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国际上很多友好的国家希望我国能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这对于促进全球多元化发展也是一种有益的平衡。 现在在国际上,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有了更多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中国利用国际关系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王世杰说,中国正在为世界和平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在国际友好交往中,我们也秉持着互利互惠的原则。我们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援助数目巨大,也受到了受援国家的广泛好评。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建设项目时,我们不仅考虑到本国的利益,也充分考虑到对当地经济的促进。许多受援国都表示,中国的工程队所做的工作是西方国家不可能做到的。 王世杰最后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现在国际上仍然存在一种势力和保守思想,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真正理智的有识之士不会认为中国是一种威胁,”(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彭晶) 来源:
环球网
作者:
编辑:
瞿云微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