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北大考虑取消研究生入学考试 吸引优质生源
2008年01月20日 14:53:3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9所高校相关负责人热议研究生招考改革北大校长许智宏透露——— “研究生扩招带来质量下降”,“一位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硕士生找工作工资几乎与本科生相同”……近几年,这样的新闻不断见诸媒体。人们不禁发问: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怎么了?已走过90年历程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今后该向何处去? 近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北大、复旦、南开等9所中国重点大学的研究生院院长们,对于一些热点问题展开了探讨。 现状 -导师变成“老板”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在校研究生和已授予研究生学位的数量双双突破100万人。“研究生教育大国并不等于研究生教育强国,我们的研究生中,拔尖的人才还是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还有待提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印杰说。 他讲起一件往事。一位他带的研究生在考试后向他要标准答案,得知没有标准答案后,这位学生竟要去学校告他,原因就是学生认为考试就该有标准答案。 “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不鼓励创新,更多的是要他们听话,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普遍没有把自己当成创造知识的主体。中国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创新教育的问题。” 印杰说:“现在许多研究生叫导师为‘老板’,这样一来,学生就把自己定位成打工者,打工的就很难有创新了。” 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郭新立认为,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在质量观念、学科水平、培养机制、导师队伍、经费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 -部分人考研不为科研而是为找好工作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顾云深说:“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招生,考试是很难考出水平的。一些学生考研并不是出于对科研的兴趣,而是为了找个好工作、留在大城市。改革研究生入学选拔办法,就是为了将真正愿意投身科研的学生选拔出来。” 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几年前曾参加该系的研究生面试工作。据他介绍,当时曾有一位女考生,考研的笔试成绩很好,她本科学习的是会计专业,老师们在面试时发现她的社会学常识非常少,研究能力低,一致认为她不适合做研究生,所以就没有录取。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为了找个好工作或留在大城市而选择考研已成为普遍现象。 反应 -教育部将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2008年将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度。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初试、复试和推荐免试为重点的改革措施。 实际上,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复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顾云深说,复旦已在医学院试行以申请审核制招收博士生,取消考试。 北大校长许智宏透露,从2004年起,北大改革博士生选拔录取方式,逐步由以考试成绩为基础的应试机制,向以素质能力为基础的申请与考核机制过渡,同时重视吸引、接收国内重点院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申请免试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2007年,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优质生源,北大在招收外国留学研究生时采取了申请审核制。北大目前正考虑取消研究生入学考试。 -教育部应在专业设置上赋予学校更大自主权 建议 在赞成取消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同时,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新的选拔方式应该严格保证公平和公正,杜绝腐败。结合近年来披露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他说,如何加强监督,维护教育的公平性,应引起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 除了入学考试,研究生培养的其他一些改革问题同样受到关注。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许钧认为,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追求整齐划一,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缺少多样化的发展目标。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陈花玲建议,教育部应在专业设置上赋予学校更大的自主权和弹性,以利于培养跨学科人才。 专家认为,为适应中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我们必须改革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和体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以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来源: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作者:
文/新华社记者 李江涛
编辑:
何始玉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