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廉租房这碗热粥应该先送给谁?
2008年01月21日 07:28:5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北京的廉租房政策又有新进展,新政策可能将受惠人群扩展到公务员、教师、海归和企业高端人才等多个群体。但是新近的民意调查却显示,公众对这项酝酿中的政策有不同看法。 1月1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海淀区领导表示,目前北京的房价较高,一些优秀人才受经济压力影响较大,海淀区有望成为全市试点,建设一批政府廉租房,提供给企业高端人才、公务员、教师、海归留学人员等群体。 1月15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联合进行了专项调查,共有2343人参与。数据显示,61.5%的公众在知晓这条新闻后的第一反应是“震惊”,80.7%的人明确表示为高端群体建廉租房“没有必要”。 “如果一家企业的高端人才连买房子或者租房子的经济能力都没有,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估计离破产不远了。”一位调查参与者这样推断。 本次调查中,68.7%的公众认为,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应该优先保证弱势群体的居住权,20.9%的人认为福利房应该优先保证“没钱的人”,而认为需要优先“中产阶层(5.7%)”和“高端人才(4.7%)”的比例均不到10%。 事实上,北京市去年11月出台的廉租房申请资格的规定,的确是针对收入偏低的弱势群体。文件规定,以申请廉租房的1人户家庭为例,其年收入需低于6960元,家庭总资产净值需低于15万元。 按照这一标准,海归、公务员等高端人才很难和廉租房扯上关系。有资料显示,北京市2006年的平均年薪为3.6万元,是廉租房申请者年薪标准的5倍以上。按常理推断,多数高端人才的年薪都能保持在平均工资之上。在北京,有的大学、政府机关或私营公司,每月发放的租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都能达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在公众的印象里,能力和收入应该是密切相关的。在本次调查中,高级科研能力(77.0%)、自主创业的能力(51.4%)、适应环境的能力(50.8%)被公众票选为高端人才最应具备的三种能力。此外,养活自己和家人的能力(34.3%)、获取高工资的能力(22.1%)也都获得了相对较高的认同。 调查中,有14.9%的人对海淀区人民政府的做法表示认同。他们认为,政府“有必要”为这些高级人才破一次例。“甭管是海归还是吃低保的困难户,面对每平方米2万元的房价,大家一样买不起。”一位网友表示,政府本是善意之举,在高房价的压力之下,如何保证人才不流失确实是个问题。毕竟,“人才是有腿会走的,哪里的条件好就可能被吸引到哪里。” 身为公务员的沈毅认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高端人才往往能够为企业或学校带来想象不到的商机或声誉,企业为了引进、留住高级人才采取一些特殊的照顾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即便北京是首都,也还有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来抢夺人才。” 另一组调查数据也显示,55.3%的公众认为,“学校或企业为引进、留住高级人才给他们一些特殊照顾”的做法是合理的。关键在于,什么样的挽留政策才能做到合理而且公平。 有评论认为,虽然将公务员等群体纳入廉租房的照顾范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都不应损害其他群体的利益,更不能置社会公平、公正于不顾。“廉租房的资源本来就十分有限,就这么几碗稀粥,分给你了别人就得挨饿。” 据报道,最近深圳首批保障性住房申请的第一天,就有人开宝马车前来领表,并且声称自己符合申请条件。“都开宝马车了,还要申请保障性住房,这让骑自行车的人住哪里呢?”一位调查参与者对类似事件表示了不满。 “年薪6000多元的廉租房申请者和年薪3.6万元以上的高级人才同样挂在网上公示,那些刚跨过贫困线,收入却又低于平均工资的人心里又该作何感想呢?”有人这样担心。 一位大学教师认为:“北京本来就是一个人才高度聚集的地方,软件、硬件环境和能够提供的工作机会已经构成了强大的磁场,每年都吸引着一大批外地人、外国人争先恐后地‘飘’到北京,谁不是奔着北京的资源和机会来的?政府再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无异于画蛇添足,资源浪费,好像也有违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 市场的作用再次被公众肯定。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57.4%)的公众倾向于让“雇佣高端人才的企业根据自身能力来制定优惠政策,没必要由地方政府出面解决”。同时,地方政府应该在政策上给予他们适当的优惠。比如,39.1%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制定一些创业优惠或扶持政策,33.0%的人建议,“政府应该优先帮他们办绿卡,解决家属工作和子女上学等问题”。 本次廉租房新政策拟优先照顾的四类人群中,教师群体的低收入状况被普遍认同,并被选为最应该被照顾的群体,得票率为20.8%,其次是企业高端人才(16.6%)和海归(13.5%),认为公务员应该被照顾的仅为1.2%。 公众对待教师和公务员态度的显著差异,源于公务员是目前社会保障最完善的职业之一。近几年来,一年比一年热的公务员考试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务员的稳定工资和高福利待遇对很多人充满了吸引力。 2006年8月18日,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以及监察部三部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从文件下发之日起,一律停止审批党政机关集资合作建房项目,防止部分单位变相福利分房。”这一纸禁令公布之前,各地公务员集资建房、团购经济适用房等住房优惠政策是毋庸置疑、名正言顺的,通常福利房的均价会比周边楼盘低得多。 在北京一家机关工作了5年的周辉感慨道:“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即使借钱也应该把当时单位集资建的房子买下来,位置在西二环才4000多元一平方米,多便宜!”他说,只要是正式在编员工,都可按照级别确定购买面积,比当时的市场价低2000多元。 有评论称,住房难对公务员来说是新问题,可对企业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下岗职工来说,已经是老得不能再老、难得不能再难的问题。申请政府廉租房的多是月收入几百元的弱势群体,失去了廉租房的保障,他们第二天就可能露宿街头。而公务员的工资稳定而且福利待遇受法律保护,出现“拖欠公务员工资”和“公务员讨薪”现象的概率几乎为零,他们买不起房子,起码还租得起房子,谁应该被照顾显而易见。(记者陶涛)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