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上海:加强可持续就业 新增就业岗位逐年攀升
2008年01月21日 09:16:1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图片来源:解放日报 就业,一直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近年来,上海坚持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探索困难群体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和可持续就业的新机制,使更多的老百姓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了稳定的收入和社会保障。 统计显示,2003年至2007年,上海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逐步攀升:从2003年的46万个,到2005年的65.1万个,到2007年的70.3万个。 岗位:财政出资购买 普陀区协保人员王荣华紧锁的愁眉最近舒展了。原先,他下岗在家,妻子患重病,儿子又在上高中,生活十分困难。最近,在就业援助员的帮助下,他经过严格筛选,走上就业岗位,成了一名交通协管员,月收入1000多元。王荣华笑着告诉记者:“有了稳定的工作岗位,心里踏实多了。” 社会转型期间,伴随着企业转轨产生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协保人员,针对他们的就业特征,有关部门在公共服务领域精心设计岗位。于是,保洁、保绿、保安、河道保洁员、护林员等,一个个贴近百姓实际的就业项目由此诞生,再由政府通过财政出资的方式购买岗位。一些原先下岗在家的人,重新就业后,有了稳定的收入,也有了生活的希望。 近两年,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难题,成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又一“攻坚战”。全市5000多名就业援助员不间断地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及时了解新情况,力争做到“出现一户、援助一户、解决一户”。针对零就业家庭千差万别的状况,因人施策,采取了“一家一策、一人一策”的就业援助模式:对“4050”就业困难群体,实施“零距离”服务;对于身体状况不好,有就业需求但缺乏技能的特殊群体,则由政府出资购买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据了解,截至去年10月底,本市已累计扶助7100余户零就业家庭“脱零”。 通过政府各级保障部门的努力,目前,需要安置的就业条件特别困难、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双困”人员数在逐年减低。统计显示,2005年至2007年,每年新安置的“双困”人员数分别为4.8万人、3.5万人、2.5万人。 创业:一人带动数人 3年前,靠着政府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起步,上海雷鑫清洁服务有限公司还只是一个由5人组成的非正规就业组织。而今,通过政府一系列的创业贷款扶持,已成为一个拥有30余家定点服务对象、规模达117人的企业。雷鑫清洁的总经理王雷告诉记者:“多亏政府一步步的悉心扶持,生意越来越好做了!” 这种“一人创业,带动数人就业”的模式,得益于本市一套完整的“教、扶、助、固”创业扶持体系。 为营造创业氛围,普及创业常识,有关部门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东方讲坛·开业生涯”讲座,仅今年就举办了10多场,2000余位听众参加,500余位市民获得专家的现场指导。同时,通过资金扶持,有效帮助创业者突破瓶颈。目前,一些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在职人员,成为开业贷款担保的“受益者”。专家志愿团也从最初的28人发展到现在的31家团体、600多名个人,仅2006年,专家们开展的义务咨询指导累计达1000多场,为6万余人次提供了开业策划、法律顾问等18个大类的免费咨询和指导服务。服务形式也从门诊式、会诊式,向上门指导、一帮一结对子、网上咨询等扩展。 享受促进就业贷款政策成立的非正规就业组织,数量在逐年攀升:从2003年的2.3万个,上升到2007年的4万个。 重点:可持续就业 不久前,即将从大学毕业的李明到丹沙中福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参加了青年见习,不仅每月享受政府给予的生活费补贴,更重要的是能得到技能锻炼。如今,他将这一经历写在了简历中,并成功应聘成为某大型物流企业的员工。李明高兴地说:“青年见习,为我提供了一段很好的职场经历,增强了我的就业竞争力。” 面对劳动力供大于求日渐突出的矛盾,上海还将眼光投向如何加强就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通过见习,为青年就业增加“经历砝码”,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青年见习基地、政府补贴培训和公共实训基地,这三张紧密关联的公共培训网络架构起来。目前已涵盖了从青年人员到在职人员,从在校学生到“4050”人员,从动手能力到就业理念的劳动培训链,由政府“搭台买单”让数十万市民得到“就业镀金”。 2007年,青年见习基地的数量和人员都有所扩容。见习人员范围从中高学历青年扩大到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大中专、职技校毕业生等全体适龄青年;见习期一般为三个月至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据统计,去年共有4万多名青年参加职业见习。(记者李蕾)
来源:
解放日报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