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消费者听证代表黎香友先生抵京时表示,手机漫游费听证会方案制定者之一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对方案及漫游费等相关问题前后态度不同。此前阚凯力在新浪网做客解读时态度非常坚定、明朗,就是要完全取消漫游费,然而现在的表态是“以前表达不完整”,要求完全取消的只是“漫游建立费”。
无论听证会结果如何,也无论阚凯力教授态度转变的原因,但他态度的变化本身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反感。即使他是秉持公正、客观的立场,但专家的公信力已经受到了怀疑。“精英崇拜”古今中外皆然,专家当然是“精英”,所以在很多事情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动不动就“XX专家说”,似乎专家说的就是真理;动不动就“XX书上讲”,因为普通民众往往误认为书都是专家写的,似乎专家写的都是正确的。“精英崇拜”心理使专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也是很多时候博弈的双方都想尽办法争取专家支持的原因。而有少数专家也是“有缝的蛋”,已经引起了很多公众不满。
发达国家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从郎咸平教授在上海财经大学演讲中讲的一个故事,窥见一斑。郎咸平在美国纽约大学教书的时候,有一次收到了一张传票,是让他去当陪审团的团员的,他想自己最合适了,因为自己是精英。第二天穿着西服打着红领带到了这个普通的法院,更是觉得自己太伟大了,因有另外十一个陪审员,一看就知道不是精英,一看就是很蠢的样子。可到了对方律师开始一个一个的问,问这些人够不够资格当陪审员,他想他肯定是够资格的了,那十一个肯定是不够资格的,因为他们不是精英。可是,最后结果,前面十一个人都合格,就是郎咸平不合格。
为什么?因为美国人相信《国富论》的一句话,“让社会的公正由社会大众反映出来”。所以,他们希望陪审团成员都是一批脑筋空白的人,因为这些人的思想从小就是这个社会所哺育他的,他们的想法就是这个社会的缩影。所以,美国爱惜、尊重社会精英,但他们不崇拜精英,他们更加相信制度。选总统也一样,因为大众有理性,因为有制度约束,所以美国选出来的总统,即使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也正因为如此,美国的专家往往在利益的纷争中都选择了中立,也正是这种中立,使他们赢得了社会的信任,赢得了大众的尊敬。
在这次的手机漫游费听证会上,如果阚凯力教授不参与听证会的设计,仅仅就技术讲技术,就学问做学问,本是可以避免这种前倨后恭的尴尬的,但他一旦卷入电信垄断巨头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博弈之中,在大众眼中,他的中立性就没有了,要么代表的是电信垄断巨头的利益,要么是在为消费者说话。阚凯力教授目前的尴尬处境,给我们最大启示就是,大众不要迷信精英,精英最好也不要掺和利益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