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近3个月来,香港股市受环球股市气氛不佳的影响大幅走低,低迷的市场人气不仅使多只拟于农历新年前在港上市的新股暂停上市计划,而且,去年在香港上市的次新股也纷纷“潜水”,大多跌破上市招股价。
自去年10月底11月初,香港恒生指数达到历史最高收盘点位31492.88点后,恒指就跟随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进入下行通道。至昨日,恒指报收24291.8点,在接近3个月的时间内,累计下跌约22.87%。
与此同时,这一阶段在香港新上市的公司更是受伤惨重。据统计,去年11月至今共有21家公司在香港上市,其中,有12家公司股价在上市首日出现上涨,即上市首日收盘价高于IPO招股定价;而截至昨日收盘,仅有包括阿里巴巴(1688.HK)、中国中铁H股(0390.HK)、中材股份(1893.HK)以及兴业铜业(0505.HK)在内的4家公司股价仍然立于招股价上方,其余16家公司(1家走平)股价均已经跌破招股价。
不仅如此,受市场气氛不佳的影响,农历新年前拟在香港上市的多只新股也暂停上市计划,这一现象为香港市场近年来所罕见。据彭博数据显示,截至昨日,全球共有28家公司在1月份宣布延迟或是取消上市计划,数目为10年以来最多的,而今年的1月份也将成为香港市场近10年来唯一没有新股上市的1月份。
此外,据香港投行消息称,有“香港股神”之称的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也计划暂时不会以基础投资者身份认购今年的新股,即使要认购,也只会低调地从国际配售部分认购。据悉,李兆基暂不想以基础投资者身份认购新股,一方面是考虑到港交所可能会建议修订上市规则,未来将终止基础投资者认购新股,借此增加新股上市后二级市场的流通量。另一方面,近期香港新股整体表现偏差,也令李兆基改变新股投资策略。
有统计显示,李兆基自2003年底开始以基础投资者身份认购中国人寿(2628.HK)以来,至今已入股了25只香港上市新股,账面总计盈利约289亿港元。不过,李兆基去年认购的新股表现最差,账面只盈利约3.7亿港元,9只新股中有3只取得账面亏损,包括复星国际(0656.HK)、大昌行(1828.HK)及中外运航运(0368.HK)。
不过,虽然香港新股市场整体跌入“冰点”,但已有部分投行认为某些次新股已具有投资价值。日前,摩根大通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去年股价“潜水”的次新股中,有9%的跌幅大于招股价超过一半,原因并非是公司的基本因素欠佳,而是投资者对这些股份认识不足或缺乏兴趣所致。摩根大通认为,部分公司如波司登(3998.HK)、新华文轩(0811.HK)、盈进控股(1386.HK)、联邦制药(3933.HK)、中信1616(1883.HK)、舜宇光学(2382.HK)等次新股,其投资价值已逐渐浮现。(杨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