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聚焦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瞭望:官方诉求应打动民众心灵 人文化解价值危机

  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归根结底是满足人的需要和精神追求

  方立天教授已过“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但对时下的“欲”与“矩”感到不安。

  物质生活提升,精神生活下降;科学知识增多,道德素养欠缺;传统精华毁坏不少,新的共识尚待重建……方教授认为,这是一种价值危机,成为当今人类进步的重大障碍,也是人类社会诸多问题的根源之一。

  不过,他并不悲观。他对传统人文精神寄予厚望,却非复古主义者。他相信个人心性大有修养空间,共有精神家园不会是空中楼阁。

  治学半个世纪,他并不完全是书斋中的学者。传统学问的核心,关乎人道。治学传统,旨在修己以安人,经世致用。近日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之举,在方立天教授看来,也是他作为知识分子尽一点社会责任的表现。

  以人为本当注重精神

  《瞭望》:现在提共有精神家园,是否要基于个体对心灵、精神、道德的重视?

  方立天(以下简称“方”):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需要好好研究个人与共同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共有精神家园需要每个成员有共同的价值理念、取向,但也不排斥个人发挥积极性,个人没有信念,就无从谈共同信念。

  《瞭望》:“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举国共识,个人应当以什么为本?

  方:以人为本,是相对以神、以物、以钱为本而言,古代还讲以“民”为本,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言,而“人”,包括所有人。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价值——满足人主体的需要和精神追求为本,不仅要保证物质生活——国家强调民生就是这个意思,还要不断提升精神生活,使人的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都良性发展。人的生活不等于物质欲望的满足,人是有思维的,有精神追求的。物质是基础,但精神生活更高,在我看来是第一位的。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瞭望》:“个人解放”提了很多年,现在物欲与性欲的放纵人所共知,但人格的健全、精神的成熟是否有进步?

  方:提个人解放,针对专制、封闭,是人类的进步。但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首先,个人解放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解放与社会进步应当是协调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个人解放是有限度的。人对自己要有约束,不能完全放纵。

  再者,自由的内涵很丰富,如政治自由、思想自由等,个人解放不等于放纵欲望,物欲与性欲的过度放纵,对个人身心健康、幸福很不利,比如享乐主义就带来了很多富贵病,对社会也是消蚀力。人对自己要有约束,不能完全放纵。

  这些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道德面貌一方面前进了,个人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意识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也出现极端个人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功利主义,这不好,要下功夫去逐步引导解决。

  人要有信念、信仰,没有信念、信仰,方向、动力就没有了。当然,不一定要信教,或信哪个教。

  《瞭望》:全民认同的精神文化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五千年的根本所在。现在这样的精神文化还存不存在?

  方:可能在重建过程中吧。现在人们思想比较多元,旧的共识被破坏不少,而新的共识也还难说明确形成了。这一百年,传统文化受到很大冲击,有很多绝对主义的做法,把它破坏得厉害。我最近有个想法,将政治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但单个人做不来,应当共同努力。

  中国学术的根本是人文精神

  《瞭望》:如何看待近年来的国学热?

  方:这关系到国家文化战略,我认为要冷静对待。根据我个人反复思考,初步想法是,要给国学很好的定位。国学是传统文化中的系统的专门的学问。主要是学术意义上的。经世致用也有,比如中医。

  国学之魂,中国学术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国学所包含的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看法、观点,即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归根结底是实现人的价值——满足人主体的需要和精神追求。这对世道人心自然有良性作用。

  国学无疑是与中华民族相联系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保存发扬国学中的优秀成分,对保持民族的独立性,保持文化的根、思想的根、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根本,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国学确有让西方作参照的地方,以佛学为例,在当今世界宗教冲突、霸权主义、恐怖主义、领土争端、资源掠夺以及邪教等而引发的种种人类苦难当中,佛教的一些理念,如缘起、因果、平等、慈悲、中道、圆融等都有化解作用。当然,我们不能说国学要取代西学,来指导全人类。我主张东西方文化互补、交融,最好通过融合,形成大家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现在在探讨全球伦理,能不能进一步探讨“全球价值”?这个很难,可能要有全球性的大师来整合。

  《瞭望》:中国贤哲所强调的道德责任、自由意志、独立人格,为何没有在实践中延续下来?

  方:独立人格是道德责任的前提,它们在早期贤哲那里是统一的。

  但社会很复杂,哲人那么说,为政者不一定那么干。秦汉以来的专制制度,削弱了自由意志,这是传统思想演变的一种偏向。现在需要适当重整,处理好道德责任与独立意志、人格尊严的关系,使之良性互动。

  从个人修养到社会责任

  《瞭望》:儒释道三家的心性思想及其源头对当代人有何意义?

  方:我有个想法,要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去弘扬传统文化。传统不止是儒家,道家、佛家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综合研究,进而深入探讨三者价值理念的精髓。

  儒家的人本,道家的自然,佛家的解脱,这是基本的传统,都有一个中心,就是如何完善自己,成就理想人格。三家统一在心性上,注重心性修养。

  心性修养对行为有指导作用。心性内涵包括理念、意志、情感等,一个人对宇宙、人生要有正确的认识,这要通过教育、学习、修养来实现。这对当前也很有借鉴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去恶存善。人有好的一面,把它阐发出来,不好的,克服它。

  《瞭望》:修心养性如何身体力行?

  方:从小就要开始教育,扎根一辈子。不要放弃,要努力去做。做也要讲究方法,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要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考虑,要考虑内在的东西,启发内心觉悟,不能生硬灌输。

  《瞭望》:从个人修养到社会责任,儒家、大乘佛教都有明确的道路,这还适不适用于当今社会?

  方:它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自然应当汲取。地藏菩萨发大愿入地狱,要待众生得救自己才最后解脱。这是何等的精神。

  《瞭望》:如果做不到兼济天下,独善其身有价值吗?

  方:独善还是应该的,也是有可能做到的,君子慎独,对自己严格要求。虽然人处社会之中,受到各方面制约,但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比以前要好,各显神通,空间很大。

  《瞭望》:赚钱大有空间,从善也一样。

  方:光独善还不够,应当发宏愿,正因为环境不太好,大家素质不太高,就正是你发挥作用的时候到了,不能回避。

  官方诉求应打动民众心灵

  《瞭望》:“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官德是否该起表率作用?

  方:这个很重要。在我们的传统和现行体制下,官员一直是大家的仰视对象,对官员的人格要求应该更高,官员道德涉及我们国家命运,腐败就可能亡党亡国。

  《瞭望》:有官员求神拜佛,有官方祭祖祭圣,您怎么看?

  方:要具体分析。祭礼炎、黄、孔,可能是为弘扬民族精神,体现寻根追求,对光大民族文化有作用。但也可能为推动旅游、发展经济。

  有的官员信教,比不受一点约束、大肆贪污腐化的还要好一点。其实,官员把自己的工作搞好,也就是把老百姓服务好,比信教重要得多。官员崇拜的对象应当是当地人民。

  工作搞不好,求神拜佛有什么用?佛又不会保护腐化分子。

  《瞭望》:现在有反权威、解构的潮流,一些典型人物、道德楷模的反响往往不如民间选秀热闹、“深入人心”,为什么?

  方:可能部分原因在于,以前政治斗争太严酷,让人对政治畏惧,宣传灌输又太生硬,令人反感,引起逆反心理。

  而现在执政党讲以人为本,领导人亲民,和老百姓讲感情,在调整。朝这方面大力下功夫,抓紧民生方面的事,慢慢就会转过来。要形成一种印象,政府做的事是为老百姓着想的。这是基础性工作。

  在具体的宣传方面,应当把外在灌输转成内在需求。宗教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值得学习。它关切人的终极问题,能打动心灵,使信徒自觉自愿接受它的理念和道德规范。

  《瞭望》:当前的价值理念与制度之间契合程度如何?有何改进之处?

  方:制度内及精神,外及物质,是起保障作用的。这些年,我们的制度是在不断改善的,在公平正义方面,如教育、医疗、城乡差距等,都在努力改变。另如民主,也在适应民众的要求,不断提高程度。

  知识分子须正学以言

  《瞭望》:面对大众的精神失范,道德失序,知识分子有的随波逐流,有的道德狂热,这有何后果?

  方:这两种都需要克服、调整。一方面不要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好为人师,效果也不好。社会的进步,道德面貌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不断前进。

  《瞭望》: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座右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现在还适用么?

  方:可以,知识分子仍然应有这种志向。

  《瞭望》:以前“学而优则仕”,现在作为学者的知识分子,怎样去“为万世开太平”?

  方:“为万世开太平”,要看在什么意义上讲。为未来发展提出理念、方向,出思想、出主意、出智慧,也是在发挥特定作用。政治家、知识分子、民众应良性互动。

  《瞭望》:您治学半个世纪,能不能以己身说法,讲讲所治之学对您个人的影响,以及您作为学者、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方:学习、研究佛学、中国哲学、中国文化,对我自己安身立命和人生价值取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在事业上是儒家指导我,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另外,生活上、名利上则受道、佛影响,不争名利,顺其自然,淡然处之。

  好的传统需要体认,要去实践。“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总的来说,想努力工作,做点事,不愧对这一生,同时多少给这个社会留一点东西,为社会做一点事情。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世界艺术馆在线”正式发布 助力“人文奥运”
·解读“后三届”:政治经济人文领域的中坚力量
·经济观察:黄金周将至,人文景观缘何独守深闺?
·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呼吁给予江河湖海"人文关怀"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