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雪灾影响下 中国经济面临“后天”大考
2008年02月03日 20:49:2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广西柳州融安灾区超负荷的中国移动光缆。因冰雨天气,光缆上结满了冰,变粗数十倍。 经历了川渝大旱以及南方暴雪的中国人,终于开始重新定义“科幻电影”,现在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心中,2006年引进的美国大片《后天》已经不再是美国人彰显自己想象力的工具,因为现在,《后天》所描述的极端气候正发生在他们的身边。 中国赖以自豪的经济增长正在面临考验。尽管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永远是短期的,但对于中国这个庞大的新兴经济体而言,“后天”的考验还在后头,因此,雪灾中暴露出的中国经济运行的诸多问题,不可不查,这也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大考”所在。 账面损失 大雪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中部、南部和东部17个省区交通运输系统瘫痪,数以千万计的人被堵在回家的路上忍受寒流,形势危急;17个省出现了拉闸限电,缺电接近3990万千瓦;更为严重的是,雪灾因素与春节因素叠加,将使通胀问题雪上加霜。这些都对中国经济构成严峻挑战。 气候灾害有一定的滞后性,一些地方的灾害程度还在加剧。因此,目前要计算灾害的损失确实是难上加难。最新的数据是,截至1月31日18时,因灾死亡60人,紧急转移安置161.7万人。南方地区因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537.9亿元。而就在1月29日,这个数字还是326.7亿元。 对于财政收入充裕的中央政府来说,抗灾资金应该不是太大问题。截止到1月31日,中央财政共下拨了4.31亿元抗灾专项资金。各地的救灾物资也在紧张地筹措、输送之中。这对于救灾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不难看出,目前问题的症结在于交通运输的瘫痪。所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南方灾区时才反复强调,要尽快打通被堵塞的交通大动脉。迅速恢复主要交通干线,无疑对疏散客流、缓解电煤紧张、平稳物价起着关键作用。但市场人士普遍担忧,运输紧张这一困扰中国经济多年的顽疾加上50年一遇的极端气候灾害,恐怕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化解。按照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3%~5%),若雪灾持续一月,仅此一项带来的GDP损失将近500亿元人民币。 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所研究员陈文龙分析到,中国目前的电煤运输线路大部分是横跨东西,由山西等产煤大省运往天津、秦皇岛、唐山等北方港口,然后经海路运往南方各地。这部分运量占到总的电煤运量的18/25。因此,此次灾害对沿海电厂的电煤运输应该影响不大,主要是铁路南北干线上的电厂受到影响。而且,中国铁路运输一直以来是客货合一,春运期间货运相对减少也影响了电煤的运输。加之,现在处于煤炭安全生产整改期间,山西的煤炭产量大量下滑,寒冷的气候又使得用电量激增,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电煤紧张。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铁路运输已经基本恢复,一些煤矿也提前恢复生产以解“燃煤”之急,电煤紧张有望在短期内缓解。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铁路大动脉长期紧张运行的状况,在现有条件下,客货专线化是一个总体思路,陈文龙补充道。 衰退之忧 灾害对经济的影响通常最直接地反映在价格上。商务部的市场监测显示,受恶劣天气影响,1月21日至27日全国大部分城市蔬菜批发价格较前一周上涨12.6%。而在被大雪围困的长沙市甚至出现了大蒜24元/斤、白菜3.98元/斤的离奇价格。另据国家农业部的资料,有16省市的1.03亿亩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其中超过10%将颗粒无收。这很可能成为未来推动粮食价格上涨的因素。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市场分析者认为1月份的CPI将达到7%。这一方面是受去年末翘尾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灾害造成的交通瘫痪,供应紧张显然助长了物价的高企,使得通胀压力加大。灾害所引起的价格高涨,会对人们的心理层面造成很大的冲击,从而进一步推高价格预期,经济学者贾品荣分析说。 这种对自然灾害做出提前和过度的反应同样出现在了股市,在雪灾的利空作用下,投资者信心普遍受到一定程度打击。而且,恶劣的天气对生产活动、工业增加值及出口都会产生影响,从而使投资活动放缓,进而影响经济增速。 但是,在清华大学布鲁金斯中心主任肖耿看来,自然灾害是相对短期、不可持续的。从长期来看,中国宏观经济的供给是充足的,粮食、肉类、蔬菜等食品不存在供给的瓶颈,不会出现短缺的情况。 而中央党校宏观经济教研室梁朋教授也认为,相对于由于灾害、春节需求和农产品生产周期等因素造成的食品价格的增长,由美国次级债危急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对中国的影响更大。因为,前者对中国来说是相对可控制、可调节的,是可以依靠自己解决的,而后者的影响却是不可控的、深远的。 为了消除经济衰退的风险,1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下调50个基点,这是有史以来美联储第一次在8天内连续两次大幅调低利率。这似乎进一步挤压了中国利用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的空间。但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认为对此不应过分解读。他分析说,目前美国的问题是经济衰退预期,所以减息刺激经济,中国的问题则是通货膨胀风险,对付通货膨胀,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加息、人民币升值、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收紧银根的货币政策。 肖耿也认为,在目前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已然很高的情况下,没有必要担心人民币加息和升值所带来的外资入市炒作。 弹性空间 与中国的老百姓一样对高涨的物价感到不安的是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在遭受冰雪灾害袭击的中国部分地区,随着天气条件恶劣而导致的价格上涨日益明显。各级政府相继启动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统一部署,截至1月25日,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列入临时价格干预的商品和企业目录。 对此,王东京评价道,政府临时性的价格管制是为了照顾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保持社会稳定,从目前来看并没有突破市场定价的规则。在冰雪灾害加大了物价上涨压力,又正逢春节消费旺季的时候,政府采取临时的价格干预显然是必要的。但是,从长期来看,价格干预并不能改变通货膨胀的预期,通货膨胀只是被暂时压制了。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也曾人为压制价格,制造了潜在的“隐性通货膨胀”,而“隐性通货膨胀”在未来某一时刻的集中释放,就会对经济运行造成很大伤害。这有些类似于经济学常用的“比基尼”概念——暴露出来的那部分固然重要,没有暴露出来的那部分才更要命。在极端气候灾害引起价格高企的环境下,政府必然会有控制价格的冲动,但必须明白对市场过度的行政干预,弊远远大于利。 透过雨雪冰冻灾害本身,肖耿认为,这次席卷中国中部、南部的气候灾害可以看做对中国经济的一个压力测试。多年以来,我们的铁路系统一直在满负荷运转,电力系统亦是如此。与此相关,中国经济也长时间在趋热区域徘徊。这些都反映了在经济高速增长下供需矛盾的紧张状况。中国经济这样紧绷的神经在遇到诸如极端气候类的灾害时,就可能少了闪转腾挪的空间。而类似价格管制之类的行政手段,从长期来看显然是无效的。还是要相信市场的力量,放开价格,通过竞争来提高供给,平抑价格。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后曾讲道:“日益增强的灵活性和弹性是美国经济最宝贵的政策财富。它们使美国经济能够经受住多种冲击。” 经过大雪洗礼的中国经济如果能够获得更加健康、灵活的肌体与运行机制,则国民幸甚。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马连鹏
编辑:
陈新科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