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晚8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通过奥一网等省内主要新闻网站,发布了《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向网民拜年。信中表示,面对近期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许多网民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工作和决策中的不完善之处,欢迎大家“拍砖”。(2月4日新华社电)
此举引得网民击节赞叹,奔走相告,感到“特别亲切,非常振奋!”网民何以如此激赏?因为尊重是相互的,感动是可以传递的,更因为网民和书记、省长完成了一次认知,达成了共识。正如《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所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重要平台、听取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遗憾的是,面对网络时代的突飞猛进,还有一些官员对网络缺乏应有的重视,甚至表达了不屑和怨恨。据1月30日《南方人物周刊》报道,校长找县长签字被抓事件告一段落后,记者回访时,采访被推三阻四。而当地接待记者的宣传部长说:“网上一些人是在胡说八道”,“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网络大潮,势不可挡,回到前网络时代是不可能的。身为地方宣传部长,竟然对网络畏之如虎、恨之入骨,起码说明两点:不能正确理解舆论监督,不能正确对待新事物的发展。
网络不是洪水猛兽,相反,网络时代的迅猛而至,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变化。互联网的普及,对于公民社会的培育、公共空间的拓展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作用,对于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可以进一步说,互联网和网民一道已经成为推动民主政治进程的显著力量,更遑论互联网是社会心理缓冲阀、调节器。因此,当前官员应做到: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重视网络舆情,及时掌握民意、聆听民声,以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网络舆情。让互联网在普通民众与政府官员之间,搭建出一条政策与民意互动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