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2月14日电 年关一场波及大半个中国的雨雪冰冻灾害,让春节这个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少了些许热闹的“年味儿”,却见证了“中国式情感”的迸发和升华。
尽管处在社会转轨期,人际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春节仍然是中国人最期盼的节日,春节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这是对心灵最好的慰藉,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过春节不变的主题。
井建军是湖南郴州人,在广东打工,为了赶回家与父母一起过年,他背着7岁的儿子,在冰天雪地中跋涉10多个小时。白发父母倚门守望,游子仍在风雪路上,这是令人感动的中国式亲情图景。
也有人没能回家过年,从河南周口市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李玉龙买不到火车票,在上海南站附近的一个小旅馆里看着电视度过了农历新年,他一遍又一遍地给家里打电话,他说:“心里真不是滋味。”
中国有许多像李玉龙这样的农民工因冰雪灾害滞留在异乡度过春节,无法和家人团聚。回不了家的他们,在打工的城市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春节期间,上海金山区举行城市沙滩大型文化庙会,向外来人员免费开放各种文化展演和部分游乐设施,还为其中的年轻人“量身定制”了一档“新春交友派对”活动;普陀区长寿社区为因雪灾无法回老家完婚的外来务工人员免费举行集体婚礼。婚礼高潮处,不少观礼的市民感动得落泪。
在上海卖猪肉的安徽农民工鲁传江和妻儿留在上海过年。大年初一,鲁传江带着孩子,拎着营养品,去福利院看望老人。他说,上海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很多帮助,“亲人虽然不在身边,但异乡的朋友胜似亲人”。
春节期间迸发、升华的这种亲情、关爱,既来源于中国文化中的“仁义、博爱”等传统价值观,也得益于政府的帮困救助机制和民间慈善力量。
春节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动手装运救灾物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不顾危险考察灾情,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迅速启动抗灾抢险工作,在缺少“寻常年味”的春节里,政府官员、部队官兵、电力工人等彻夜忙碌在抗灾一线,一些人甚至献出了生命。
湖南长沙等地的义工组织则为露宿街头的流浪者送上衣物、食物,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开通了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热线电话,两天之内即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物达4100多万元。
湖南郴州是遭受冰雪灾害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曾十昼夜断水断电,依然在有序、祥和的气氛中迎来了春节。一家酒店的经理周京伟写下文章《郴州,我为你而感动》,他写道:“在街上,唯有一家银行在开门,但是,郴州百姓井然有序地排着队,从他们的眼里你根本看不到恐惧……”
在上海,一名出租车司机对记者感慨地说:“这么大的雪灾,要是在一些地方,不乱才怪呢!人民群众要感谢政府,政府也要感谢群众啊!”
在艰难的日子里,政府尽职尽责,将群众安危放在第一位,而群众自救之余,充分显示了对政府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