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18)日公布:1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1%,增速创下3年来新高,显示未来消费物价的上涨压力将相应增加。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超过1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9%。今日将公布1月份CPI数据,此前研究机构纷纷预计将超过7%,将再创10年来新高。随着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加,市场预计进一步的货币紧缩措施随时可能推出。
PPI增速创3年来新高
PPI又称工业品出厂价格。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份PPI较上年同期增长6.1%,增速快于2007年12月的5.4%。数据显示,推动1月份PPI上涨的主要原因仍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1月份食品类出厂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10.4%。
同时,钢材价格的迅猛上涨也推动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飙升。1月份普通大型钢材较上年同期上涨17.3%;普通中型钢材上涨28.6%;普通小型钢材上涨26.7%。此外,1月份原油出厂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29.9%。
放松“从紧”预期落空
由于近几个月来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基于对世界经济不景气的预期,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陆续调低利率。另外,受到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的影响,在国内外经济出现的新压力下,近期市场呼吁管理层改变此前确定的“从紧”货币政策的呼声渐高。但是,随着1月份PPI、CPI等重要物价指数公布,在通涨压力继续增加的现状下,这种预期或将落空。
央行加息可能在所难免。国务院应急指挥中心和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上周五曾明确表示,虽然雨雪灾害对中国特别是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比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不会发生变化,以“双防”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会改变。
中行、雷曼兄弟、高盛等机构近期纷纷发布报告指出,央行可能于近期加大紧缩政策的执行力度。中行预测,鉴于1月份CPI可能创下7.5%的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央行有可能会继续加息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