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6月18日在香港电台发表的《香港家书》中说:香港这十年来充满挑战,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这个判断同样适合香港报业。
一、汰弱留强,报纸创新营销手段
目前,香港报纸林立,注册的达47家之多。近十年来新办的报纸中,有3份免费日报,还有4份网上报纸。
香港的日报中,十几份收费报纸发行量总共是120万份,而3份免费报纸则达110万份。特别是,3份免费报纸占据了报业广告额的一半以上。
第一份免费日报出现于2002年6月,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费报纸集团、瑞典《地铁报》的母公司“地铁国际”创办的《都市日报》。目前该报发行量达30万份,每期40版,主要刊载国际、香港、中国内地新闻,以及旅游介绍和娱乐、卡通、文史的副刊,创办后很快就盈利了。香港2004年全年广告业收入120亿元,报纸占其中30%,而仅《都市日报》就占了3%,大致每月能净赚四、五百万元。
有诱人的利润,新免费报接连出现。2005年星岛新闻集团推出免费报纸《头条日报》,据称发行40万份。由香港地产中介巨头“中原地产”投资的《AM730》,也于同年出版。至此,香港有了3份免费商业性日报,成“鼎立”之势。
免费报纸大致具有以下特点:有一定发行量和影响力;面向特定人群,通过地铁等方式免费发行;要有盈利能力。几年过去,香港的免费报纸受众和发行基本稳定,经营也很见成效,广告占版面的一半左右,广告价格与发行量处于中游的收费报纸相当,短短时间已经立稳于报业市场。
免费报纸强烈地冲击了香港的传统报业。
人才竞争。《AM730》挖走了《都市日报》的前总编辑和副总编辑,也以高薪挖走《星岛日报》、《明报》、《成报》等报纸的资深编辑和记者。《苹果日报》还与《头条日报》开打笔战对骂。
营销竞争。《都市日报》成功抢滩在地铁派送,能做到全天候运作。现在,免费报纸的派送区域开始扩散,不再是单纯的“地铁报”了。香港的地铁站、过街天桥、街巷、屋村、公共汽车站,都成为免费报纸派发的场所。早先只是在地铁站派发,与收费报纸似乎是两个领域,现在免费报由“地下”走到了“地上”,明显与收费报纸形成竞争。
免费报的大量派送,冲击了报业市场,对销量大的报纸影响更大。《头条日报》、《AM730》创办之初,传统报纸受到的影响较小,大家虚惊一场。但不久,人们就发现与免费报的竞争是长期的,它在日积月累地蚕食自己的市场份额。到2006年上半年,香港十几份综合性大报纷纷感到销量减少的巨大压力。广告的竞争也在加剧,多数报纸平均每日的广告版面减少10%左右,而广告版面的单位价格却在下降。因此,香港报业总体上成本不断上升,而利润在缩水。只有少数专业性强、针对特定对象或有特殊优势的报纸,如《经济日报》,发行量、广告收入保持平稳上升状态。
为了在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传统报业仍然是使用减价、抽奖、送礼这些手段。2005年秋,东方报业集团的《太阳报》将报价从6元减至3元(后升到4元,一年后升到5元),每两周一次抽奖,每次奖品总值几百万元。促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场份额,增加了广告收入,但远远抵补不了增加的成本。据统计,《太阳报》半年多因促销增加支出2亿元。目前,各类竞猜、竞赛、幸运号码、赠送广告版面等,仍是各报吸引读者读报、订报的手段。
赠送免费报纸也成为一种营销手段,如《经济日报》、《星岛日报》、《明报》每周都有一些随报附送的专题性或地区性免费报纸。多数报纸都随报附送杂志,种类涉及投资理财、置业家具、教育、体育娱乐等,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发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