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深化改革开放系列报道:"开放大戏"越唱越精彩
2007年08月30日 14:47: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胆大包天”的均瑶集团又开起了飞机。继1999年总部迁至上海后,经过7年多的磨砺,去年9月该集团下属的“吉祥航空”正式运营,实现了主业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性转变。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从进口全面提速,到出口附加值提高、自有品牌增多;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到产业资本“出国”。和“均瑶集团”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在对内对外开放中找到了新的发展定位,正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新理想,为我省“改革开放”谱写出一曲曲精彩的“大戏”。 进出口新意连连 出口远大于进口,“会赚不会花”,这是外界对我省外贸的老印象,如今正悄然改变: 今年上半年,我省进口为2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1.8%,增幅已连续8个月位居沿海各主要省市首位。在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外贸发展历程中,这还是首次。 进口提速,只是当前我省外贸发展中的一个新意。 出口是我省外贸的传统强项,去年,我省外贸首次突破1千亿美元,其中出口首次突破800亿美元。但在“高成本”时代到来后,传统数量规模型增长的局限性日见明显,越来越多的浙企开始选择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方式。 杭州市粮油食品土畜产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工贸结合的外贸服装企业,今年以来,尽管面临退税下调、汇率上升等因素,但该公司出口利润却没见少。公司董事宣鑫兔告诉记者,秘诀就在于出口订单的附加值提高了。 大方亮出品牌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意。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大型展会上,许多原本甘心“为他人做嫁衣”的浙江企业,开始“秀”自己的品牌了。在商务部评出的2005年—2006年度全国出口名牌中,我省就有49个,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强。 长三角“浙江引擎”更强了 在国内各区域经济圈中,论起一体化程度,长三角无疑是格外引人瞩目的一个。而我省抓住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积极谋划未来发展方向和思路,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扮演一个特别活跃的“角色”。 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主动接轨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加速启动的重点。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加长三角合作交流”的战略决策,此后,我省与沪、苏合作步入加速期。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我省在沪投资的全资或控股、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3.5万家,注册资金达1000亿元,他们成为联通浙江与上海的重要纽带。 在合作中放大彼此的优势,共同提升发展水平,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是一个多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近年来,湖州市从产业规划阶段就开始立意,该市南太湖产业带等工业区现已成为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形成了错位竞争的产业结构。“杉杉”、“美特斯·邦威”等一批浙企则在沪实现了产业转型和新的跳跃式发展。 一幅内涵更丰富的沪苏浙全方位合作图景还在不断展现。目前,我省与上海在交通、环保、信息、天然气、旅游、人才、能源、区域规划、信用体系、创新体系十个方面开展了重点合作,浙沪合作已进入宽领域、深层次、多形式的新阶段。我省有关部门还会同上海、江苏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了《长三角地区港口布局规划》、《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长三角一体化的机制保证越来越稳固。 产业资本快步走出国门 再过不久,尼日利亚,一个让很多浙江人觉得陌生的国家,就将成为诸暨浙江越美集团放飞新梦想的热土。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做出决策,投资5000万美元在尼建立纺织工业园。 产业资本频频“出国”,这已是今年我省企业“走出去”呈现出的全新态势:上半年,我省新批境外产业投资项目43个,占全省新批境外投资项目总数的五分之一强,同比增长四成多,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机械、纺织、电子、轻工等我省优势传统产业。 从以往几乎清一色设立贸易机构,到产业投资多起来,资本“出国”方式变化的背后,预示着我省企业“走出去”由产品向产业转移的开始。 产业资本出国,为浙江经济创造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优势产业走出去,不仅能够帮助相关国家发展这些产业,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还可以更好利用我们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有效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同时为我省产业升级腾出空间。”省外经贸厅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境外产业投资还有了一个风险最小化的新载体:在商务部已批准的我国首批8家境外工业园中,就有我省的华立集团泰国罗勇工业园区和康奈集团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它们将成为我省企业境外产业投资的有效平台。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刘刚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