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非公经济发展:“三个春天”里的人和事
2008年03月01日 22:30:1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非公经济发展的“第一春”。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是非公经济发展的“第二春”。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私产入宪以及“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为我国非公经济创造了大踏步发展的“第三春”。 有人说,非公经济已“三十而立”了,非公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中的重点之一,也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一个方面。 但在这30年,非公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的发展,呈现出争论—前进—迂回—再前进的螺旋发展的运动轨迹,自然,有一些重要的事件决定着它前进的方向。 凤阳包产到户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向国家伸手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牢也干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18岁” 这份还有着错别字的契约,是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小岗队19个农户签的分田到户的合同书,现在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藏品号为GB54563。 1979年,暗中实行分田到户的小岗生产队大丰收,全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1.5万公斤增加到6万公斤。 当“包干到户”处于萌芽阶段时,当时的县委领导人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这种办法最能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极力保护这一新生事物;另一方面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又心有余悸,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加以限制。 也就在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邓小平做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主张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并说,这是一个大政策。 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直接提及私营经济问题,但邓小平的这番讲话,打开了人们心中的心结,打破了长期以来平均主义泛滥所导致的效率低下和普遍贫穷的状态,激发了国民创造财富的欲望,给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日后非公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政策环境。 “包干到户”在凤阳广泛推行不久,1980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同意边远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凤阳的“包干到户”终于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 包产到户,实际上就是在农村恢复个体经济,为非公经济发展埋下伏笔。 邓小平为“傻子瓜子”说话 有了适合的气候和土壤,城市里的个体经济也在复苏,到1979年底,个体户发展到31万人,比1978年的14万人增长了一倍多。也同样是在安徽省,芜湖的年广久傻子瓜子“炒”出了名。 1972年,可以说是全国最早的个体户之一的他偷偷炒瓜子出售。到了1980年12月,他干脆注册了“傻子瓜子”注册商标。 1981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发布,为个体经济大力正名。这里对个体经济提出了“引导、鼓励、促进、扶持”的八字方针。1981年,全国个体户达到261万户,从业人员320万。 年广久也从1981年9月开始雇工,当时雇了4个人。到1983年,雇用的工人增加到103人,加上他儿子的分店,雇工达140多人。日产瓜子5000公斤,月营业额60万元。 但他的雇工问题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当时社会上有一种争论,雇用7个人以下算个体户,勉强算是社会主义的;而雇用8个人以上,性质就变了,变成资本主义的私营企业了。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