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华强的公告显示,如不在规定期限内领取补助费,未签订《和解协议》员工的权益主张将只能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
遂平华强的工厂门前,三三两两的农民工还在等待着招工信息。
法律环境的变化改变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生态,并直接导致了企业运营成本的上升。虽然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不是国内最大塑料袋企业倒闭的惟一原因,但是,政府妥善解决由此带来的大量社会问题,包括最后企业的重组,都需要各方充分尊重法律的权威并仔细考量良好的法制环境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月6日,河南遂平县大雨。
600多名原遂平华强塑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遂平华强”)的农民工冒雨站在县政府的大门口,他们希望政府能给自己一个说法。
遂平维权小组组长唐庆华对记者说:“干了这么多年,到头来就给补几百块钱,这么多年都白干了,谁会同意这协议!”
这一天,也是唐庆华和遂平县委常委、副县长赵峰约好协商的日子。他主管与广州南强塑胶有限公司(遂平华强的母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南强”)进行协调工作。然而唐庆华等人没等到赵峰,等到的是他去武汉出差的消息,赵峰在电话里对唐庆华说,“再等等,我们还在和广州南强总部进行协商”。
“我们只是想要求自己的正当权利,公司不应该对我们只赔这点完事!”维权小组请了律师,已经向遂平县劳动保障局申请仲裁,“连诉讼的准备我们也做好了”。
引起这场下岗风波的正是全国最大塑胶企业的突然“死亡”。
今年年初,一直运转正常的广州南强在河南的两个子公司———漯河华强、遂平华强塑胶有限公司突然宣布停业转让。此前,遂平华强年产量达25万吨、年产值22亿元,占有全国40%塑料袋市场份额。随着近两万名员工的失业,当地政府面临不小的压力。如何恢复工厂运营?如何解决随之而来的大量法律问题?
大部分农民工选择妥协
肖领在遂平华强里度过了10个年头。他是厂子里的拌料工,月工资1030元,每天工作8个小时,“从不加班”。这些都让肖领和他的工友很满意,因为他们是遂平所有民营企业中工作最不累,待遇最好的农民工。
肖领眼里的这种“好日子”在1月18日到了头。
这一天,像往常一样到厂子上班的肖领得到了“厂子停产”的消息,随后工人们被告知劳动合同到2008年1月31日期满止,不再续签。
肖领懵了,他的老婆也懵了。他们俩都是华强公司的员工,两人的工资是全家老小的惟一生活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