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叶檀:就股市应达成的基本共识 降低暴涨暴跌频率
2008年03月18日 08:34:2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股市骤跌,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人都在为此付出代价,政府、想融资的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无一例外。社会各界应该想办法达成基本的共识,以降低今后股市这样的暴涨暴跌频率。 第一,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管制。 中国股市此轮波动,甚至比处于次贷漩涡中心的美国股市波动更大,是不正常的现象。据《21世纪经济报道》15日报道:据某权威机构一份研究报告披露,2007年有逾4600亿美元的境外投机性资金流入中国。而2002年到2006年5年间,流入资金在2400亿元以上。如加上2002年以来外来直接投资在中国的盈利留存3000多亿元,现时在中国的境外资金总额超过1万亿元。除揭示出流入速度加快外,报告还警告,今年3-4月和6-7月上市公司业绩公布期前后存在大规模撤离的可能,可能重演亚洲金融风暴的覆辙。 这一结论危言耸听,却昭示了一个事实,在资本项目仍受管制的情况下,我国的资本市场仍然受到国际资金的强大冲击,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目前无法承受之重。因此,即便在汇率上升期,我们也有必要加强对热钱的管制,鼓励外资通过合规方法进入A股市场。 第二,在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的同时,坚定发展国内市场经济,坚持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倾向不动摇,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 要改变目前的高通胀局面,最好的办法是加大人民币汇率弹性,虽然为时太晚,虽然这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又一拨的动荡,但目前的阵痛比断不了根的痛苦要好。如果央行继续以外汇占款等作为基础货币的投放量,那么随疲软美元而来的汇率升值与通货膨胀就将如影随行,永远伴随中国经济。中国资本市场过两三年就得经历一次阵痛,以去除泡沫,减少通胀压力,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调整法是不足取的。 我们在大幅放开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同时,应该坚决地实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从银行信贷到资本市场的融资与公司债,尽量减少审批环节,减少不退市、借壳等种种怪象的发生。同时,以强大的司法救济渠道维护各个群体的合法权益。 第三,夺回中国大盘股定价权。中国主要央企在海外市场上市,主要由美元投资者掌握定价权是个失策。这就相当于太阿倒持,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路径是越到上游越垄断、越集中,而如今,各大能源公司与金融公司在A股以外的市场上市,就意味着外资俘获了这些最重要的中国公司的定价权与红利分享权。 目前的政策环节,是以H股与红筹股回归、A股与H股同时上市、先A后H的办法进行弥补,这表明,人民币的定价权力在逐步回归,这样的回归应该落实到境内外股东权利的彻底平等上来,才算落到了实处。如今大型央企国有控股部分不动,境内外大股东很容易结成利益同盟,以对股指、股价的掌握从中套利。 第四,政府在资本市场的基本职能有两重:非危急时刻,维护市场秩序;在面临类似于次贷危机这样的紧急时刻,毫不犹豫,坚决救市,以恢复市场生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是,建立中国资本市场适用的指标体系。 监管者不应该为救市不救市的谜局所宥,而是以明确的指标性数据为参照,使民众产生明确的市场预期。比如,全年CPI超过5%,即进入通胀期,政府将以货币升值,在汇率市场化之后以加息等手段进行干预;当股指接连两个月下挫25%以上即入熊市区域,明确上市公司的公开增发再融资不得超过净资产比例,等等。 面对市场敏感时刻,有关官员尽可能利用公开、权威的渠道向市场发布及时信息,而不是通过官员的个人之口发布反复不定、加剧市场疑忌心态的信息。 美联储为保护信用市场的流动性已经“发了疯”,我们此时如果受到传染,以为市场真的一夜之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就真疯了。问问自己以下问题,唤醒自己:中国经济真的已经衰退一蹶不振了吗?次贷危机还将延续两年?上市公司花团锦簇的季报都是骗人的吗?除了中国市场,你还可能投资的海外市场收益如何?这样,才能脱离非理性营造的虚幻空间,回到选好股的本位上来。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