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重访“少年班” 重温1978年公众对知识的情感
2008年03月21日 04:26:5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此葡萄架下读书是多少人的梦想
探访新少年班:寻找往事的痕迹 浙江在线03月21日讯 走进中科大美丽宁静的校园,异常高大的古木让天空显得格外高远。在一幢教学楼门口挂着一块并不起眼的牌子,上面写着“少年班”三个字。这个带着神秘光环的赫赫有名的中科大少年班看上去很平常。中科学大少年班刚过了30岁生日,赞美和争议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如影随行。 这是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20:30,一群少男少女背着书包谈笑着走出少年班,他们是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在十五六岁左右。青春痘和牙箍,表明了他们与普通高中生相似的青春,但是他们看上去沉稳、成熟一些。 在少年班的橱窗中,贴着少年班的简介和历届学生的照片,成功人士如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的照片占据醒目的位置。身为少年班的超常少年,又面对这么多优秀的学长,少年班的同学们是否会因为承受过度期望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呢?“我们没有太大的思想压力,老师和父母没有非得让我们成名成家的想法。”年轻的少年班学生回答道。 少年班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一样需通过高考,且成绩必须高于重点线几十分,他们学习的课程也与普通中科大学生一般无异。“你们觉得课业压力大吗?”记者问。“不累!”“还可以!”三位大三的少年班学生回答。对于上少年班,他们感觉很幸运。“不然,我还在高中苦读那些已经掌握的知识,变相浪费生命!”一位姓王的女生说。都说少年班的学生智商高,他们闻此莞尔一笑,说:“其实智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方法。”“人的精神状态更重要,积极向上!”阳光轻轻拍打在少男少女们的肩膀上,他们笑得无邪而灿烂,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激情。 寻访老少年班:“少年科技偶像”唤醒公众对知识的崇拜 在少年班教学楼的附近,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雕像静静伫立。 1978年3月,面对人才断档的危机,在李政道、杨振宁等著名科学家的建议下,中科大创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少年班,意在为中国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首批21名早慧少年被中科大破格录取,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也才15岁。 早慧少年在人群中占有固定的比例,以我国人口规模估算,早慧少年超过3万人。自二次大战后,超常教育在各国相继勃兴。上世纪70年代,美国成立“天才儿童教育局”,有100多所大学对天才学生进行专门培养,英国成立“天才儿童国家协会”,法、德、日等40多个国家开始发展超常教育。而如中国在大学中设立专门的“少年班”,这样的模式却是一种创举。 在当时知识的荒原里,这些神奇的少年其实承担了一个突击兵的角色。传奇性的神童大学生迅速成了名满天下的明星,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向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举荐的赣州八中高二的天才少年宁铂。当年,全国各大报刊都登载了宁铂与方毅副总理下围棋的照片,戴着红领巾来上大学的小学生谢彦波也成为宣传的对象。这一年,少年班的孩子们频频出现在报刊和新闻纪录片中,在激励全国青少年的同时也接受着他们的崇拜。 “在那个人才断档、知识荒芜的年代,需要一个偶像来唤醒国人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重视。”当年少年班管理委员会成员、原中科大副校长尹鸿钧说。比宁铂晚一年入学的张亚勤,就是读了《光明日报》上关于宁铂的一篇报告文学,激动得夜不能寐,发奋考上了少年班。 1978年9月,周逸峰因高考成绩优异,被中科大免于面试直接录取,成了中科大少年班首届录取的第二批学员。“那时关于宁铂的报道铺天盖地,他的传奇事迹可谓家喻户晓,”如今已是中科大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的周逸峰说,“宁铂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偶像,能与他一样成为少年大学生是无上的荣誉”。 “作为少年大学生,走在大街上都会有一种优越感。”周逸峰说,他被少年班录取的消息在县广播台连续播了一个星期,“寒暑假回家,县委书记、县长都会到我家来探望,关心我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 就在少年班成立后没多久,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科学的春天”真正来临,全国人民对科学和知识的重视重新复活。“1978年,经过十年的压抑,全国上下对知识的需求已经到了饥渴和狂热的程度。少年班的‘神童’们也几乎成为全民偶像,我自己当时就特别崇拜宁铂,希望哪一天能像他一样。”中科大的谢老师说。 但是,外界的质疑还是像蘑菇云一样从地平线上升起:“违背成才规律的急功近利”、“摧残人性拔苗助长”等说法纷纷出炉。当时,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提案:呼吁停办少年班。1979年5月,当时的中科院秘书长张文松听取了中科大校领导的汇报后,向副总理方毅报告说:“少年班必须继续办下去,决不能中断。”由此,少年班的生命才得以延续。 也正是这一年,有生活辅导员、班主任的少年班,还首次增加了心理辅导员。大多数孩子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当时的班主任汪惠迪不得不在早上帮他们冲奶粉,有时还要为每人煮上一个鸡蛋。 “从第二届少年班开始,学生通过高考后,还要经过一轮初试、好几轮复试。除了英语、物理、数学等学科测试,还有现场出题、心理测试、非智力因素测试以及针对家长的问卷。”尹鸿钧说,“高强度填鸭式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应试‘天才’,我们都予以放弃。” 解答少年班争议:成才率高是不争的事实 岁月流金,少年班也在争议中摸索、发展和提升。正是鉴于首届的少数“问题少年”的产生,少年班的管理者们特别注意调适、拓展少年大学生的情商、心理成长和社会交往。 1985年,少年班开始设立了“零零班”,将普通大学生与少年班混编,大小结合,让早慧少年有个对照和学习榜样,增加与人交往的经验。 少年班在中科大最早实施“学导制”,聘请院士、资深教授、杰出青年学者等,担任“少年班学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成人成才进行个性化指导。 “少年班有大量的课外活动,来过渡他们的青春期焦虑,消解课业压力和丰富他们的社会性。”少年班系主任陈卿说。学长讲座、专家学者交流、野外拓展训练、到科学院所和微软公司实验室实习等活动,穿插在学生们的课业中。 喜欢天文的宁铂因为当年学校不同意他的申请,只能仰望星空兴叹,而在如今的少年班,这样的旧事已经不可能再发生。“学生到大二选择专业时,他们个人的意愿都受到充分的尊重。”陈卿说,“很多事放进时代背景中,或许可以理解得更透彻一些。” “一个宁铂无法构成对少年班办学的压力,普通的大学生中也有一定比例的问题学生。”陈卿说,“少年班的成才率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对少年班的前景充满信心。” 事实上,少年班办学和管理一直在提升中,成绩裴然。近日,中科大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30年来,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学生总计1220人,已毕业1027人,其中935人考取研究生,占91%。前16届毕业生(1983~1998年)共590人,64%的人获得博士学位,26.9%的人获得硕士学位。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中约20%的人选择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有93人拥有国内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国外终身教职,多人成为国际顶尖科学家;有超过70%的少年班毕业生活跃在海内外经济、IT、金融、制造等领域,其中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的约占35%。 少年班毕业生的名录中,已经有了一长串举足轻重的名字:清华紫光集团总裁郭元林、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发现原子陷阱跟踪分析法的卢征天、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碳管的秦禄昌、世界第一位认知学博士张家杰等…… 这份名单还将在加长中。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陈桔 屠春
编辑:
孔令舒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