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公布国务院各组成部门负责人的简历后,眼尖的网民发现,被海外媒体称为“内阁中的黑马”的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居然只有中专学历。
没有任何媒体专门拿一位高级干部的学历当新闻来报道,然而张平的学历成了网民的热议点。仅仅依据张平简介中的“中专学历”几个字,网民就浮想联翩,对张平先生好评如潮。
可是,一位高级官员具备现今看来及其“低档”的学历,又有什么值得大加追捧的呢?很明显,大家不是在夸奖他学历低。由于他以往的政绩并不透明,大家也不是为他过去做过的好事来喝彩。那么,人们为什么这样褒奖张平呢?
如上自发形成的热点,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分析大有文章。上述现象的谜底在于,如今我们的国民非常痛恨这样的“国情”:即“权力对学历的巧取豪夺”、学界和官场狼狈为奸联手辱没学问、官员“假学”的阅历以及他们的“学有所成”。
从学历和官位、职权发生联系之日起,不少官员们就为晋升“玩”起了文凭游戏。最有本事的是不学也不考,凭权威和挂名获得文凭;次有本事的用公款交学费、跑关系,与高校互通有无换来学历;最没本事但也是“最高尚”的官员,则花钱请“枪手”写论文甚或代考,自己参考试也是打点好之后走过场。只要想把某文凭拿到手,他们几乎没有办不成的。
对张平的赞扬基于生活经验与合理推断。达到张平这种级别的官员,正如某网民所说,“不用说博士,就连‘圣斗士’(文凭)都能搞到手”。但张平居然以“中专学历”出场,这就显出了他“不合流俗”的风格,让大家对其人产生“诚实”的印象,再进一步,由于感到诚实官员少见,又推导出“难得好官”的看法。我认为,这个推论合情合理,有一定的客观性。
官员文凭作假这事,当然主要责任在于官场和政界,在行政权力的不受制约。以目前的机制与环境,涉及官场盛行的假,打起来有相当难度,明明一眼看上去就是假的,你还得说那就是真的。国民无可奈何啊,于是他们就越发地“热爱”张平先生。眼下,我们的公仆要赢取国民赞誉极其容易,什么都不做,只要有一点本分和真实的表现,就能大红大紫———“多好的群众啊”!
对少数官员学历造假,民心已有定论。大家不承认它的“含金量”,而对其“含腐量”却有充分肯定。遗憾的是,我们都知道官员作假舞弊最能祸国殃民,但只能听之任之;我们同时却在用严苛的标准要求小朋友们,要求这些祖国的花朵不作弊。这实在有点没大没小,颠倒了标准,颠倒了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