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出征的大学生们与欢送人群告别(2007年7月14日摄)。7月14日,江苏千名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出征仪式在南京举行。据悉,2007年7月,江苏省选拔1011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分赴苏北经济薄弱村任职。目前,这批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已在苏北25个县(市、区)的1000多个经济薄弱村落户,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他们把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带到当地,在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开始了建设农村、服务农民的人生新历程。新华社记者陈瑶摄
新华网北京3月23日电(记者李亚杰)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对于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骨干力量,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如一股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激发起亿万农民加快改变农村面貌的豪情。要把战略部署化为现实,离不开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青年人才。现在,一方面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匮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大量转移,农村党员和村级干部队伍总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一些地方村组织后继乏人;另一方面不少高校毕业生在城市里就业困难。
2007年7月,江苏省委选派1000多名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担任村干部,不少农民打腰鼓、扭秧歌,欢迎他们。同年底,在江苏省宿迁市人大、政协换届中,一批到农村工作时间不长的大学生“村官”被选为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时,还有不少大学生在村“两委”换届中脱颖而出。农民争抢大学生“村官”、干部看好大学生“村官”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据了解,目前,北京、浙江、海南等13个省份已经开展了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其他18个省份也有部分市、县开展了此项工作。 实践表明,大学生“村官”到任后,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摸爬滚打、锻炼成长,干事创业、实现抱负,既有利于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有利于改善村干部队伍的结构,又有利于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和农村就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选拔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务实举措,开辟了一条在基层培养人才的新道路,找到了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新平台,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意义深远。